孕期被开除,转行做主播,这爽剧稳了
这可能是今年美剧里把buff叠满的大女主了——
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她在男性主导的化学领域崭露头角,博士期间的研究已经小有成就,没想到突然遭到了导师的性侵,导致她的博士生涯止步于此。
之后,她进入一家研究所工作,但没人把她当回事,机缘巧合下才得到一位带项目的研究员的赏识,两人还因此坠入爱河。
然而对方没多久就因车祸去世,她再次孤身一人,未完成的研究项目资料也神秘“消失”。
更糟心的是,她发现自己未婚先孕,上级得知此事后立刻施压,打算把她彻底踢出局。
时间一晃来到7年后,她成为美国荧屏上的一位当红美食主播,镜头前她拒绝卖弄风姿,不苟言笑地向观众科普着厨房里的化学常识,瞬间成为家庭主妇们的偶像……
这个buff叠满的大女主故事,改编自去年风靡欧美的同名畅销小说,由“惊奇队长”布丽·拉尔森主演——《化学课》。
故事开始时,女主伊丽莎白已经在研究所任职,是其中少有的女性实验室技术员。
不过在50年代的美国,这样的身份对女性来说算不上光环,反而是枷锁。
实验室里的男同事们根本不把女主当回事,总是使唤她做倒咖啡这些“女性应该做”的服务工作。
女主也跟女同事们合不来,因为她们都是二线的后勤人员,共同话题少之又少。
不过,女主并不在乎职场中的人际关系,因为她生活的重点只有两件事。
一是无生源论的研究,这需要做大量实验证实生命的起源,但身为小透明的她根本拿不到昂贵的实验材料,只能在下班后偷偷加班研究。
二是烹饪,因为这是一项与化学联系最为紧密的家务,她热衷于把烹饪当成化学实验,用生平所学精进烹饪技巧。
一次偶然,实验室的伊凡斯博士注意到了女主的存在。
他是研究所的顶梁柱,手里的课题吸引了大量资本,而且人还长得帅,是职场里顶着光环的大人物。
伊凡斯博士性格古怪,从不与他人往来。
因为对香水过敏,他拒绝研究所举办的各种社交活动;又因为研究迟迟没有进展,他拒绝跟上司和金主汇报。
就在这时,伊凡斯博士发现了偷偷加班做实验的女主,立刻被她的智慧所吸引,两人开始在午餐时间讨论问题。
也就是在这过程中,伊凡斯博士发现女主虽然能力出众,但在研究所一直因为性别承受着不公待遇,于是申请让女主加入了自己的实验室,名义上是助手,但女主可以专心做自己的研究。
刚开始合作,女主就发现两人的习惯简直天差地别。
她平时十分守时,伊凡斯博士却很随性;她习惯在安静的环境下工作,伊凡斯博士却喜欢在实验室大声放爵士乐。
她抗拒实验室大门紧闭,伊凡斯博士则坚持关门拒绝外人闯入,女主因此与他大发脾气。
实际上,女主对关门这件事如此敏感,正是由于博士期间被导师性侵的那段黑暗经历,她永远忘不了导师反手锁门时的绝望感受。
女主在反抗时用铅笔捅伤了导师,才终止了那段噩梦,但因为地位悬殊,女主又拒绝承认自己是“过错方”,就此彻底失去了继续攻读博士的机会。
从那之后,女主便养成了一些特殊的习惯,工作时总是把铅笔架在耳边,拒绝与男士单独处在封闭的空间内。
伊凡斯博士虽然不知道女主的这段经历,但他还是向女主诚恳道歉,为了研究项目,两人决定继续合作,久而久之竟然擦出了爱的火花。
狗血的是,就在两人事业爱情双丰收的时候,伊凡斯博士在晨跑时遭遇车祸身亡。
女主怀着悲伤的情绪,想要继续进行手头的研究课题,但被告知实验室里的东西全都不见了。
没多久,女主发现自己怀有身孕,这让她在研究所变得更加势单力薄,上司直接表示要开除她。
实际上,女主和伊凡斯博士的研究资料都被上司暗中扣下,分给了其他研究员,这样可以继续在金主那里要来更多投资——他们宁愿打肿脸充胖子接下自己能力之外的研究,也不愿接受让女主这样一个“沾沾自喜的女硕士”承担重要项目。
剧集的开头暗示,女主之后并没有继续在研究所工作,而是转行做了美食节目的主播。
她不仅深入浅出地科普化学知识,还拒绝与不良食品厂商同流合污,堪称业界独一无二的清流,受到广大家庭主妇的喜爱。
没错,这又是一出大女主奋斗史。
布丽·拉尔森充分施展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实力,女主遭遇心理创伤后的格格不入,对男权社会的嘲讽与反抗,都在她的演绎下彰显出大女主的光环。
对比其他反映女权的剧集,《化学课》把视角拉到了女性意识尚未完全觉醒的50年代的美国,女主所处的是一个禁止女性成为自己,拒绝承认女性能力的时代——
“这是性别歧视!”
“我都不知道这啥意思。”
女主虽然是能力出众的研究员,但在科研这条路走得异常艰辛,不仅得不到相应的科研资源,同工不同酬,还经常被能力不如自己的男同事当成助手。
对于上司来说,她唯一的用处就是在研究所举办的选美比赛中去卖弄颜值,这几乎是那个时代社会对女性价值的唯一定义。
女主想要申请科研经费,都要手动把申请表的Mr.改成Miss——整个社会正在忽视、默许、纵容这样的职场性别偏见。
即便有伊凡斯博士做后盾,她依旧无法在自己的研究课题中成为第一作者,因为她仅仅是个女硕士,不符合核心项目研究人员的“设定”。
其实女主很早就意识到,女性若想在男性主导的领域里有所作为,必须提早在婚姻和事业之间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因为生育对男性来说几乎毫无影响,却能直接改变女性的人生轨迹。
女主被发现未婚先孕后,遭受的不公待遇直接变本加厉,她积压已久的对男权社会的愤怒,也终于释放出来:
因此可以理解,女主之后在美食节目里借机科普化学知识,并非故意卖弄,而是想要打破人们对家庭主妇的固有偏见,用“曲线救国”的方式,扭转社会对女性的性别歧视。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女主这条女权主线,《化学课》也提及了黑人平权的话题。
伊凡斯博士的房子,位于一片非洲裔聚集区,最近政府开发高速公路,计划在这片区域动工,很多居民的房产将会被波及。
他的女邻居哈莉叶一直在为这件事奔走,在申诉会上有理有据地驳斥开发商。
她知道自己的声音微乎其微,于是求助伊凡斯博士,希望他这个“白男”能够出面背书,可惜伊凡斯博士未能如约到场,最后还是在一名报社记者的报道下,人们才开始关注这件事。
可以看出,哈莉叶与女主是同类人,她们都意识到了社会对特定人群的不公待遇,也都在积极争取应当拥有的权利。
从题材来说,《化学课》似乎在故意迎合主流,因为这样的虚构类大女主故事,我们已经看过太多,带上这个话题借机博取关注的影视剧,在当下不在少数。
社交媒体上关于女权的话题讨论到现在,就慢慢出现了另外一种声音,认为在21世纪的今天,大声呼吁争取女性权利的做法,没必要再这么高调了。
但事实是,人类社会“开倒车”的事情还在发生,即便在Metoo运动兴起的美国,削弱女性权利的法案依旧在迭代更新。
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偏见和歧视,有可能落在每一个人身上,与性别没多大关系。
比如剧中的伊凡斯博士,他顶着科研带头人的光环,也被迫承担着成功者的压力,失败和停滞不前是不被允许的,否则他也会瞬间变得一无是处。
因此,《化学课》要宣扬的并非是女性特权,而是平权。
真正的平权与特权无关,而是真正意义上的能够拒绝任何标签,自如地成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