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拉响"人口警报",二胎效果不佳三胎不敢生,奇葩专家建议频出

我国的新生已经拉响了“警报”

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出生人口只有902万,死亡人口却高达1110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8‰。

简单来说,就是新生儿还没有去世的人多。

从最早之前的控制人口增长的“计划生育”,到现在鼓励年轻人生二胎三胎,我国的新生已经拉响了“红色警报”。

可是随着二胎三胎政策的效果并不理想,就有些专家提出“奇葩”建议:希望国家鼓励没有结婚的就开始同居要孩子。

人口红利:从香饽饽到烫手山芋

打开历史的书页,我们会发现,中国很久以前就开始重视人口问题了。

在封建社会,国家的实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口的多少。

“人多力量大”,人口基数庞大,意味着劳动力充足,军队兵源充足,国家税收也会水涨船高。

西汉时期,汉武帝为了增强国力,就曾下令“重男轻女”,鼓励生育。

到了清朝,乾隆皇帝更是将人口增长视为自己“盛世”的重要标志。

这种“人海战术”在过去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为后来的人口问题埋下了隐患。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许多挑战,当时的人口众多,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国家鼓励生育,短短几十年间,人口数量翻了一番。

1982年,中国的人口超过了10亿,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达到这个数字的国家。

这时的中国,就像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人口红利是推动它前进的动力。

便宜的劳动力和庞大的市场吸引了很多外国投资,让中国制造的产品走向了全世界。

虽然发展得很快,但资源不够用、环境受到污染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人口增长过快也带来了不少压力。

1982年,计划生育政策正式写入了宪法,“超生罚款”、“独生子女光荣证”等词汇,成了几代人的共同记忆。

计划生育政策在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性别比例失衡等等。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大家的生育观念也在慢慢变化。

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生孩子了,因为房子太贵,教育成本也太高。

曾经被视为“宝贝”的孩子,如今成了“碎钞机”、“吞金兽”。

2016年,中国全面放开了二孩政策,结果却出乎意料,出生人口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2017年,出生人口更是首次出现了下降。

2021年,虽然推出了三孩政策,但生育率还是在下降,曾经的人口红利,如今变成了“人口负债”,成了压在年轻人肩上的“三座大山”之一。

专家奇葩建议频出

生育率持续下降,专家们也开始出谋划策,希望能找到解决办法。

但是,一些专家的建议却令人大跌眼镜,甚至引发了网友的群嘲。

比如,有专家建议,可以借鉴古代的“一妻多夫制”,解决目前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从而提高生育率。

还有专家提出,应该鼓励未婚同居生育,毕竟,现在很多年轻人恐婚,但并非不想生育。

有些专家提出,应该对不生孩子的年轻人采取一些措施,比如不让他们升职或者减少养老金。

这些建议,有的荒诞不经,有的剑走偏锋,看似是为了解决人口问题,实则暴露了某些专家脱离群众、不接地气的“精英思维”。

以“一妻多夫制”为例,这种制度在古代特定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或许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在现代社会,它显然违背了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根本不可能被大多数人接受。

而“鼓励未婚同居生育”,看似给了年轻人更多选择,实际上却忽视了婚姻制度对家庭稳定和子女权益保障的重要性。

至于对不生孩子的人进行处罚,更是治标不治本,只会加剧社会矛盾,适得其反。

而厦门大学经济学家丁长发建议,可以通过鼓励中国青年“走出去,招进来”的方式,吸引外国女性来华结婚生子,缓解国内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

这种提议在实施过程中也会遇到文化差异和社会融合等问题,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解决的。

归根结底,专家们提出的各种建议,只是看到了问题的一个侧面,并没有触及问题的本质。

他们或许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研究着各种数据和模型,却很少真正走进年轻人的生活,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去感受他们的压力。

生育率低下的真相:不是不想生,而是“生不动”

说到底,生育率低下的根源,并非年轻人“不想生”,而是“生不动”。

打开社交媒体,铺天盖地的育儿焦虑,像一张无形的网,将年轻人紧紧包裹。

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家长们不得不拼命工作,赚更多的钱。

“月薪三万,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这句话,并非危言耸听,而是许多中产家庭的真实写照。

除了经济压力,养育孩子的精力成本也让很多年轻人望而却步。

熬夜哄睡、辅导作业、陪玩陪读,这些琐碎而繁重的任务,耗尽了年轻父母的精力和耐心。

更重要的是,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很多年轻人自身都感到迷茫和焦虑,他们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未来,更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孩子。

“如果不能给孩子更好的未来,为什么要把他带到这个世界上来?”

这种“恐育”情绪,在年轻人中越来越普遍。

人口问题,不只是生育率的问题,更是社会问题

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形势,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生育的政策,比如延长产假、发放生育补贴等等。

但是,这些措施大多只能缓解表面问题,很难真正消除年轻人对生育的顾虑。

要想让生育率提升,关键是要减轻年轻人的各种生活压力,让他们觉得生孩子是可行的、愿意的、甚至是渴望的。

要控制房价,让年轻人买得起房、住得起房,而不是把最好的青春都浪费在还房贷上。

还要增加对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投入,让年轻人没有后顾之忧,敢生孩子。

要打造一个更公平、更公正的社会,让年轻人对将来充满期待,愿意为下一代创造更好的生活。

人口问题很复杂,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一起努力,才能找到解决办法。

而尊重个体选择、关注年轻人需求、解决社会深层次矛盾,才是提高生育率的根本途径。

中国拥有全球最庞大的消费市场、最完整的产业体系、最具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这些都是我们应对人口挑战的底气和优势。

只要我们坚定信心、迎难而上、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就一定能够化解人口危机、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对每个人来说,生孩子都不是件轻松的事,这背后意味着责任、付出和牺牲,但同时也带来了希望、快乐和传承。

在希望与焦虑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点,才是面对生育问题的最佳答案。

参考信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