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丽甚至有些浮夸的外表下,《芭比》讲述了不止一个严肃话题

不得不说玛格特·罗比的形象的确很适合《芭比》经典款的造型,她本人也很符合好莱坞美女的某些标准,所以出演《巴比伦》给人的感觉也是如此契合影片的调性。反而是“自杀小队”里的哈利·奎茵离我们有点遥远了,或者说有点看不习惯了。

在华丽甚至浮夸的外表之下,故事的讽刺意味是相当浓厚的。首映场影院里不时传来的掌声、笑声就说明了问题,还有你听不到的沉默和看不见的泪水。所以,究竟是怎样一部电影能给观众带来如此多的情绪反应,下面就来揭开这部电影的神秘面纱。

01 当芭比来到人类世界

影片开场,导演格蕾塔·葛韦格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她想象中的芭比乐园世界,无数个芭比和肯聚集在一起。每天重复着相同的生活内容,从洗澡到吃早点,但都看不到有真实的液体存在。直到有一天经典款的芭比发现自己的生活发生了某些改变。

这回虽然没有真实的液体流出,但她能在洗澡时感到冷暖。杯子中没有奶,但她能品尝出过期的腐败味道,面包片也会炸糊。总之,平时美好祥和的状态,或者说固定不变的戏码都被打破了。最关键的是,她踮起的双脚可以放平。

其实从某种程度来说,她具有了真实的人类体质。在经过“备受摧残”的前辈芭比的指导和建议建议下,芭比决定驾驶着车,去人类世界找寻给自己带来改变的那个小女孩。换句话说,是谁把自己当成玩具芭比,她要找到那个主人,才能把自己修好。

但糟糕的是,一直对芭比有好感的肯,也跟着来到人间。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用大白话说就是,这哥们儿来到人间没有学好,把男权思想那套东西收入囊中带回芭比乐园,他认为人类世界是男人和马统治的。

更让芭比沮丧的是,她要找的女孩萨莎早就是大孩子了,不但对她的到来感到荒谬,更是把芭比的负面影响和盘托出。而在芭比要被强行带回芭比乐园的时候,却被突然出现的葛洛丽亚(萨莎的母亲)的截走了,当然同行的人里还有女儿萨莎。

02 颠覆男权世界

原来芭比要找的人不是萨莎,而葛洛丽亚,正是后者在人类世界新的画纸上给芭比增添了新的元素,才导致芭比的世界出了问题。当然,这都算不上什么,当三个女人回到芭比乐园,发现那里已经被肯和其他无数个肯所占领。肯从人类世界中把男权社会的一套更极端地复刻进芭比的世界。

影片的结构很清晰,前面是芭比去人类世界找寻解决自身难题的办法。结果发现更大的问题出现在返回乐园之后,她从没想过自己带着肯去人类世界后,把一个更大麻烦带了回来。而这次,她会在葛洛丽亚的协助下,重新夺回自己的芭比乐园。

按照计划,她们先是把各种已经被蛊惑深重的芭比们一个一个召唤回来,脱离肯的控制,然后再让姐妹们装作还倾心和听命于肯的世界,最后一招就是利用他们的嫉妒心和好胜心起内讧。

虽然那些舞蹈和搏斗场景很垮,且浮夸做作,但多少应该是主创们故意制造这样戏谑的场景,让肯代表的男性世界展现出令人厌恶和小丑般的姿态。一向帅酷造型示人的“高司令”在这部电影里算是有点儿自毁形象般的表演,倒是很好地完成了本片的讽刺功能。

03寻找自我

影片没有停留在颠覆男权思想,凸显女权意识上,而是继续追问另一个层面的问题,关于人如何认识自我,也就是“我”到底是谁。肯应该是他自己,而不是以芭比为前提的后缀式人物,不是芭比身后的男人,更不是她的附属品。而反之亦然,芭比也是她自己,不属于任何人。

在重新夺回芭比乐园的时候,芭比向肯表达了关于平等问题的理解。毕竟,在从前的日子里,芭比们是这个世界的主导,每天都是“芭比之夜”,其实也是在剥夺肯们的自由。其实本片就是通过芭比代表的女性和肯代表的男性来隐喻当下的世界。

既然在现实世界颠覆所谓男权话语会显得无力,那么就在电影中借着另一个可以找到对应角色和身份的芭比世界来一次夺权行动。而当一切恢复从前的秩序,关键的问题不是学会如何守护女性权益,或者和男权思想作斗争,而是拥有了灵魂之后,你要成为怎样的人。

于是在经历过发现自身问题,到拯救芭比世界,电影最后安排露丝·汉德勒(芭比娃娃创始人)和芭比的一场心灵对话,则是主创们最后一个要表达的内容,也就是让芭比真正变成一个女人,而不再是象征意义的玩偶。

尽管成为人类会经历各种苦难,最终还要面临死亡,但芭比愿意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类。影片最后的场景,看似背着书包走进某个大楼的芭比好像是去应聘工作的样子。但结尾我们看到,她是去医院妇科就诊。是的,成为女人的那份喜悦写在她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