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边!》用画笔反省历史

德图像小说家施瓦茨作品《在那边!》奠基于他幼年从东德搬到西德西柏林的经验,引起广大共鸣。(林欣谊摄)

33岁德国年轻图像小说家西蒙‧施瓦茨(Simon Schwartz)颠覆传统漫画框架,以挖掘历史、讲述德国土地故事为使命,深受国际瞩目。施瓦茨昨现身台北国际书展,分享取材童年经验的出道作《在那边!》,「尽管我与父母辈都没经历二战,但我们这代创作者普遍认为,记录大屠杀、反省历史是我们的任务。」

生于东德 作品获共鸣

穿着谐趣的格子西装,言谈却流露严谨的学者性格,施瓦茨1982年生于东德,父亲来自传统的共产党家庭,母亲则从小向往到「禁地」西德一探究竟,4岁时全家搬到西柏林,《在那边!》一书便以小男孩的视角,呈现这段特殊的家庭经验。

书中描绘全家抵达西柏林后,爷爷奶奶因无法谅解而断绝联络,但他自己常到东德探望外公外婆,却不明白为何每次都需穿越军人驻守的通道,以及妈妈为何在通道前为了担心他可能回不来而哭泣。

由于《在那边!》描绘同代德国人的共同经验,2009年出版获得广大回响,尤获30岁以上读者共鸣,打破以往「漫画是给小孩看」的认知。

德本土漫画 数量大增

相较于20年前的德国,「漫画」仍被视为不入流的儿童消遣,近10年来德国本土漫画蓬勃发展,过去鄙视漫画的重要报刊如今都有漫画评论。出版施瓦茨作品的德国前卫出版社创办人乌尔里希认为,过去德国漫画市场为法国漫画的天下,和台湾倚赖日漫情况相似,但如今德国本土创作量惊人,多数作品着重社会、历史题材,已经呈现强烈的德国在地意识与前卫创意。

面对新锐创作者辈出,施瓦茨不焦虑竞争,反而兴奋,「现在是德国漫画的黄金年代!」其中叙事更接近文学的图像小说,则比漫画更自由,不受到集数、篇幅长短与规格的限制。

施瓦茨爱看历史、科学书籍,反而少看漫画,「因为会不断想,喔,他是这样画的、这里怎么表现,完全无法享受当读者的乐趣。」

一部作品 费时2年多

施瓦茨画一部作品平均费时2年多,每次都在自我挑战,如新作《Vita Oabscura》收录33则包括郑和在内的世界名人生平,每一篇的图像线条与表现风格完全不同,仿佛出自不同作者之手,创造力令人叹服,他耸耸肩说:「我不喜欢重复自己,那样太无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