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访四行仓库 缅怀八百壮士

四行仓库抗战纪念地。(作者提供)

「泛黄的春联还残留在墙上/依稀可见几个字岁岁平安/在我没回去过的老家米缸/爷爷用楷书写一个满」由方文山作词,周杰伦演唱的《上海一九四三》,是我对上海的一种形塑和投射,一种柔情似水、悠悠岁月的缓慢感,在这首歌里铺陈出来。但这并不是我对上海最早的认识。

认真的从记忆里头寻找,上海的印象之于我,大约就是上世纪90年代的那些港片吧,有好些电影在讲上海,讲上海滩,讲杜月笙,讲十里洋场,讲当时世界各国列强割据上海,夜夜笙歌,外滩风情如何如何的。那些比较波澜壮阔的,搭上夸张的表演,复古陈旧的背景建筑,构建出我对上海的第一印象。然而未曾真正目睹黄埔江,没有走过外滩,逛过那些灯红酒绿的洋式楼房,电影始终只是电影,还没有进入我的现实生活。

爱国情操卓然显现

进了国中以后,读到对日抗战的历史,上海的印象又开始转变,成为了一种民族气节的符号跟图腾。当时日本入侵中国,竟夸下海口,妄言要「三月亡华」,但却在上海与国军缠斗了三个月之久,中国军人浴血奋战,誓死不屈,虽受限于当时经济落后、军备缺乏,在兵器弹药上无法跟日本人的精良装备比拟,然而爱国情操与民族大义在战争时却卓然显现出来。

「中国一定强/中国一定强/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一定强/中国一定强/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四方都是砲火/四方都是豺狼/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我们的国旗在重围中飘荡/飘荡/飘荡……」

谢晋元团长带领着部队死守四行仓库的历史,是中国历史永远庄严肃穆的一段悲壮史页。我记得很清楚,那时的我原本对于历史一点兴趣都没有,课堂上经常恍神走魂,然而当老师进入到这段课程的时候,我听到「八百壮士」坚守四天四夜,击退日军六次进攻,虽然日军兵力比守军多出几倍,但是在英勇浴血、视死如归的中国军人面前,敌方军力已经不是重点,而是必须死守,以协助其他军队撤退,挡住日军的猛烈进攻,就是为同胞争取一线生机。

「八百壮士一条心/十万强敌不敢当/我们的行动伟烈/我们的气节豪壮/同胞们起来/同胞们起来/快快上战场/拿八百壮士作榜样/中国一定强/中国一定强……」

林青霞曾经主演过一部电影,讲述当时女童军杨惠敏为英勇孤军献旗的壮举,这段故事最早是在1938年首度拍成黑白电影,台湾于1976年又重新拍摄,由林青霞扮演女童军的角色,主要情节是在当时兵凶战危之际,个子娇小不易为敌人发现的女童军自告奋勇,毅然决然趁着黑夜游过天寒地冻的苏州河,就为了送上国旗给八百壮士,让他们能够在困境中还得以看到国旗,并在两军对垒、战况激烈的情况下,还是能够将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就那样升起,象征着中国人民抵抗到底,不愿屈服的坚强意志。

走过外滩风光旖丽

小时候,看过八百壮士的纪录片,那时模模糊糊、印象还很浅,只当作故事在听。国中那堂历史课,老师花了两个小时尽可能详实说明,并配合影片播放,让我们碰触到那段离我们好像很遥远的过去。而我当下不由自主的难抑鼻酸,就那样全身颤抖的哭了起来,眼泪浸湿了课本那一页,还记得上面是四行仓库的黑白照片,旁边的女同学察觉到了我的异状,一脸惊讶,然后颇能理解的递了卫生纸过来。是的,我的民族情绪大抵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播种萌芽、缓缓生长。

那样的认知陪伴了我许多年,直到后来我去往中国大陆多处旅游,某种难以言喻的神往和情怀还是一路跟随。我曾多次想到上海好好走一遭,看看四行仓库,想用手指碰触当初外墙的弹孔痕迹,想站在那仓库二楼的窗台上往外看,看看当年军队是如何在那么小的堡垒中,坚强撑过几天几夜不停的砲火轰炸。

然而,因为行程安排并非我自主,多半是跟着团体在走,看看文创区,像《上海一九四三》里头唱的一样,缓缓走过外滩。「黄金葛爬满了雕花的门窗/夕阳斜斜映在斑驳的砖墙/铺着榉木板的屋内还弥漫/姥姥当年酿的豆瓣酱/我对着黑白照片开始想像/爸和妈当年的模样/说着一口吴侬软语的姑娘缓缓走过外滩……」

外滩风光当然旖丽多娇,魅力无穷。然而对我来说,那只是灿烂耀眼的上海,实在不需要我再去锦上添花。我好奇的,是那些旧上海的怀旧复古,那些老式时光的韵律跟节奏;我想探寻的,是当年国军曾经奋不顾身在枪林弹雨之中穿梭的身影与足迹。

「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

于是告白那些耽美的、文青式的小确幸,离开繁华上海的流金岁月与绝代风华,我一个人搭车来到了四行仓库。天空飘着小雨,温度还是凉凉的,我从侧门循着斑驳墙面一路徐徐绕行到前门正面入口,第一次,亲眼看到四行仓库的真面目,让我有点震撼,特别是看着剥落的砖瓦,看着墙壁上密密麻麻的弹痕,心里有种被历史用力撞击敲打的感觉,广场上刮起了风,那低回的历史穹音在蒙蒙细雨中透过风声传来,想像中,战士们呼喝呐喊,枪声隆隆不绝于耳,四行仓库古战场的历史走廊,我便站立其上。

站在历史走廊之上

而今的四行仓库内部已建设陈列纪念馆,展示室里头放着许多当年战争现场的第一手照片,我猜测应该是战地记者冒着生命危险拍摄的。也正是因为当时候四行仓库的位置就在上海的苏州河北岸,隔着一条苏州河与英美租界相望,因此许多外国媒体争相报导第一手消息,让我军民同胞的壮烈事迹得以被大幅报导,提振全民反日、抗日的信心与气慨。

抚今追昔,那段不平凡的历史,惊心动魄的两军交战,如今实在是,俱往矣。然而回到现实,那昂扬的军歌旋律、豪情的军人为国捐躯的牺牲奉献精神,仍然灼然夺目的照耀在这片神州大地,串起两岸之间永续不绝的血脉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