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钹院士解析AI产业演进与可持续发展路径

2024年1月20日至21日,由北京大学电子学院高层培训中心主办的“北京大学2024年博雅企业家年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张钹发表了题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的AI产业-迈向第三代人工智能》的重要演讲,就当前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趋势、生成式AI技术的崛起及其带来的产业变革进行了深入阐述。他的演讲为在场的企业家们提供了全新的思考维度和战略指引,同时也激发了整个行业对AI未来宏大发展前景的热烈憧憬与坚定信心。

张钹院士首先带大家回顾了人工智能从知识驱动到数据驱动的发展历程,指出了当前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算法存在诸多脆弱性问题,如不安全、不可信、不可靠、不可控、不宜推广等不足。他强调了发展第三代人工智能的迫切性,这一代人工智能将融合前两代的优势,构建更加安全可靠、可解释和鲁棒的AI理论与方法。

我们还了解到,与信息产业遵循的“基础理论-技术-应用”模式不同,AI产业更加注重“算法(模型)-技术-应用”的发展逻辑。张钹院士认为,生成式AI的兴起正是AI产业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尤其在艺术和创意产业等领域,它有望带来颠覆性的变革,推动产业的创新和商业模式的重塑。然而,生成式AI的快速发展也伴随着一系列挑战,特别是在安全、法规和伦理等方面。张钹院士强调,在积极拥抱生成式AI带来的机遇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这些挑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以确保AI技术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谈及AI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时,张钹院士提出几点重要考量。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三者之间的紧密协同是关键,高质量的研发团队是推动AI科技进步的核心力量,他们的努力与智慧将为AI产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同时,深入应用领域、促进机构交叉融合和实现研发与市场无缝对接也是确保AI科技成果成功转化的重要环节。另外,随着AI技术的广泛应用,人工智能的治理问题也日益凸显,建立完善的治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

作为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杰出先驱,张钹院士不仅在人工智能、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多个理论领域有着深厚的研究,还致力于将这些理论应用于模式识别、知识工程以及智能机器人与智能控制等实际技术中。他发表了200余篇学术论文和5篇专著(中英文版),其学术成就备受认可,荣获了包括ICL欧洲人工智能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在内的多项国内外大奖。张院士还是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创始人之一,并在1990-1996年间担任该实验室主任,对实验室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863”高技术计划中担任智能机器人主题专家组专家,为中国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张院士在学术上的突出贡献包括提出问题求解的商空间理论,这一理论现已成为粒计算领域的重要分支。在人工神经网络方面,他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规划和点集覆盖的学习算法,为神经网络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值得一提的是,张院士还为中国培养了大量的人工智能领域专业人才,为中国的AI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学术成就和突出贡献为整个行业树立了榜样,将激励着更多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投身到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应用中。

展望未来,生成式AI技术正推动AI产业进入全新纪元,带来无限机遇。企业家们需敏锐洞察市场、持续创新,并勇探技术新领域。深知AI对国家竞争力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我们热切的鼓励企业家们积极投身于AI的发展大潮,与学术、产业界携手并肩,共推技术突破与产业可持续发展。在此过程中,我们倡导,既要关注技术的商业应用和市场前景,也要坚守技术伦理和社会责任,确保AI技术的发展符合人类价值观和社会福祉。通过建立健全的治理体系和监管机制,我们也坚信能够为AI技术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在迈向第三代人工智能的征程中,让我们携手前行,共创AI产业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