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抄原文都能及格的电影,怎么就吵成这样了?

大家上周末有围观《我本是高山》这部电影的瓜吗?

说真的,作为一部改编自张桂梅校长真人真事的传记电影,那么多段震撼人心的真实故事作为素材,再加上还有对她这个时代楷模的好感滤镜作为支撑,肯定会有不少观众愿意走进电影院去欣赏这部电影。

上周南风还刷到过一个海清的采访,聊到的是她跟张桂梅校长初次见面的对话场景。

当时海清去征求张桂梅校长的拍摄许可,表达了想把张校长的故事拍好的意愿之后,张校长还特别谦虚地问海清“我的故事有什么好拍的,拍出来有人看吗”,经过一番真诚的表达和沟通了解之后,张校长对海清来演她这件事是很放心的。

当时相关采访视频的评论区还大都是期待这部电影的声音,不少网友还表示等电影上映后会安利自己身边的女性朋友也一起去看,去电影院感受这份女性的力量,希望张校长健康长寿。

毕竟有《隐入》那样一部高口碑的农村题材电影在前,网友们对“海清来饰演张桂梅校长”这件事本身没什么争议,对她的演技很放心。

再加上有这些看起来诚意满满的拍摄花絮做铺垫,不少网友的期待值也原地提升,想着这类传记电影再怎么拍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然而没想到的是,《我本是电影》上周末开启点映之后,并没有收获预想的那种好评如潮或者看哭了多少观众的宣传效果。

因为第一批为这部电影买单的观众里有部分是骂骂咧咧地出来的,他们的负面反馈里提到的一些点也迅速掀起了一场舆论风波。

就拿微博上的一篇转评量很大的“避雷向”repo来说吧,这位看完点映的网友表示原本看之前也没抱多大期待,能到及格线就愿意支持,结果看得ta如坐针毡,说张校长本人90分的好素材硬是被拍成了40分。

然后还有一些胡编乱造的咯噔剧情直接把电影拉到30分,其中20分还是给张桂梅本人的,与电影无关。

至于让这位网友看得浑身难受的槽点,ta也一一列举了出来。

比如硬塞给张桂梅校长的感情戏让ta看得手脚蜷缩。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把张校长过世多年的老公塑造成她的精神支柱,一到张校长不被理解孤立无助的时刻就带着柔光滤镜出现,扮演她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寄托。甚至还有前一秒她刚被人误解,下一秒就开始跟亡夫跳慢镜头华尔兹的幻想画面。

因为这个“白月光”亡夫角色是胡歌演的,网友表示自带柔光的年轻帅气亡夫跟画着苍老疲态妆容的海清就不像是该出现在同一个图层里的人,违和感和诡异感都在他俩额头顶额头跳舞的那一幕拉满 ↓↓

网友也表示没说张校长不能有个人感情或者怀念亡夫的脆弱时刻,但电影主创也该尊重一下事实,因为张校长早在一些采访里就说过支撑她这一走来的最大力量是党,并不是影片里讲的那样全靠一个“赛博老公”替她撑起一片天 ↓↓

此外,槽点还包括把其他女老师塑造成扁平化的工具人,然后把高光给到了男老师身上。

女老师:娇生惯养、瞧不起女校的学生、跟校长犟嘴、因为张校长要求周末放假继续上课而辞职跑路…

男老师(还是女老师的男朋友):主动放弃更好的条件来女校任教、为了学生选择留下来发光发热、最后成了学生们集体感谢的对象… ↓↓

以及为了制造矛盾冲突,把张校长塑造成了一个喜欢说教、凶巴巴的低情商领导。并且还把回女校任教的女老师塑造成恋爱脑,嘴上说着要自己选择自己的生活,结果就是辞职回去带孩子 ↓↓

女校的不少学生们也被塑造成了吊儿郎当不爱学习、会旷课跑到网吧打游戏、会跟其他同学互相撕x扯头花的“农村小太妹”…甚至还出现了酗酒家暴的妈妈,然而原型其实是酗酒家暴的爸爸…

网友:你们知道你们到底在拍些什么吗???↓↓

当然,网友表示电影里也有一些负面的男性角色,但在ta看来需要排雷的恶俗点实在太多,不骂出来对不起自己花的票钱 ↓↓

这样的避雷帖一出,可以说是让不少原本对这部电影跃跃欲试的网友都梗在了原地,没想到这样一部照抄原文都能抄及格的电影,竟然能改编出来这么多争议点。

一阵哗然之后,不少网友纷纷表示如果这个博主吐槽的都是真的,那这部电影真的存在很大问题,他们打从心底里可能就不相信、不理解、不认同张校长,所以给她编排出来的那些故事才充斥着偏见和傲慢。

就传记电影本身来说,既然不是纪录片,自然就会有艺术加工的部分在,观众对这一部分其实也是有心理准备的。但在改编力度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衡量标准,有人能接受就有人接受不了,这都很正常。

但对于张桂梅校长这种广为人知且深受大众喜爱的人物来说,很多细节是已经有正确答案作为参照的,就比如支撑她坚持把女校办下来的信仰并不是什么小情小爱,而是她对党的承诺 ↓↓

能理解主创团队可能是想通过个人感情角度入手来描述张校长有血有肉的那一面,但一个在她办学之前就早早去世了的亡夫,真的能有那么强大的精神力量吗?

我们不知道答案,张校长也没有过相关的表达,只能说一切都是主创们的推测,而且还很“贴心”地张校长安排了一个年轻帅气的老公,更符合爱情故事里对“白月光”的刻板想象。

就像一些网友针对这个点吐槽的那样,张校长的精神内核其实是很难拍的,但只是世俗化地把她的信念感归到男人身上,这样的思路就蛮可惜的。

南风去搜了一下剧照,张校长的亡夫董老师(胡歌 饰)在电影里长这样 ↓↓

光看剧照倒也不至于到网友说的那样像两代人的程度,现在就是突然有点好奇他出场自带的柔光大滤镜是什么样hhh(怪就怪胡歌太帅了吧,但别真怪到演员身上,演员和角色原型都没错)

另外两引起最多争议的,一是电影里把酗酒家暴的父亲改成了酗酒家暴的母亲,二是把女校的学生们塑造成会逃课去网吧的小太妹。

网友:每个词单独拆开都挺常见,但放在一起你们自己看看离谱不?↓↓

有网友表示,农村喝药的女性都比会酗酒的女性多吧,怎么就想当然地觉得一个生在那种女性会被早早嫁出去换彩礼的环境里的女性,会有条件酗酒?

还有那些好不容易才有了上学机会有机会去改变命运的女校学生,肚子都填不饱竟然会有钱跑去泡网吧、逛街…这种逻辑桥段,在部分观众看来很不符合现实。

网友辣评:这些设定只在美剧和韩剧里看到过。

这些争议迅速发酵之后,有吐槽主创团队不尊重原型和现实闭着眼瞎改编的,有吐槽主创夹带私货的。这类的骂声来得多了之后,主创团队终于坐不住了,有位编剧直接开始开麦和网友对线。

不知道她开麦前怎么想的啊,反正她发表的这些言论基本上是起到了反作用,成了彻底激怒网友的一大原因 ↓↓

豆瓣上这个激情怼网友的作者也是她 ↓↓

很多网友没太看懂她这番言论是想表达什么,但“你奶奶我生来就是高山”、“我tm是高山”这些骂街言论再一次激化了观众和主创之间的矛盾。她这些更是原地加深了网友们对主创团队的偏见,甚至进一步坐实了“傲慢”的创作态度。

网友对这种见不得一点差评,并在宣传阶段就先破防了的主创团队,一般都会采取一杠到底的方法。

女编剧前脚刚给网友们带来了一波大震撼,后脚就有官媒出马让网友们的沉默变得更大声。

看得出来《中国电影报道》官微主要是想让网友们冷静下来,表示即使编剧的回应很失态,但还是呼吁还没看过电影的吃瓜网友们不要被那些恶意挑起性别对立的舆论带着走,要有自己的判断力。

因为实际上影片里男性角色着墨极少,更不存在消费女性、物化女性、贬低女性的情况,都是有心人在恶意煽动和摸黑这部电影,电影本身还是一部优秀的作品,不该被断章取义、以偏概全 ↓↓

其实前半段的发言都挺客观,毕竟很多观众还没有看全片,还是要自己看过才能客观评判。直到网友们看到了最后一句“正义的‘六公主’也绝不接受”的时候,不少网友的心里都原地咯噔了一下 ↓↓

一些网友忍不住吐槽表示:文艺圈暴露出来的问题避而不谈,还真把自己当公主了是咋的…骂得也是刀刀见血,相当犀利...

大概是看着舆论并没有平息,“六公主”又发了一条小作文为这部电影发声,表示依旧收到了一些诋毁的声音,但那些黑子发言都是有组织且故意歪曲他们主张的,他们相信观众们去影院看完电影后都会做出真实的论断 ↓↓

有一说一,这一场电影主创和“六公主”与观影群众的大战一路围观下来,只能说不排除的确有人恶意挑起矛盾的可能,毕竟点映场就那么多,很多跟风骂的网友未必都看过电影,对电影实际内容的了解并不全面。

所以不管是农村妇女会不会酗酒、网吧里究竟是谁在上网、女校老师选择辞职回家带孩子有什么错之类的性别问题都会被拿出来大做文章,成了一个又一个舆论战场。

这些道理大家都懂,但主创们忽略了电影的核心受众究竟想看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大刀阔斧地改编之后只是轻飘飘地抛出一个“平行时空”的概念,又想要观众接受,这就很难不让人觉得主创是拿着张校长当噱头在自我感动了。

而且主创和“六公主”都低估了这届网友的逆反程度,逆反心理一旦被激起来,原本还在观望中的人也可能会主动加入普通群众的阵营,站在主创的对立面,毕竟普通群众的视角更容易共情。

所以当片方邀请了张校长和女高的一些学生去看这部电影,还记录了她们和主创的一些映后互动的时候,网友们并没有预想中的那么为这样的场景感动。

有网友表示,张校长当时笑着拒绝了发言,怀疑张校长并不满意电影中的一些桥段。

还有些网友在女高学生的互动发言里get到了华点,认为女孩们虽然都表达得很婉转,但不难看出来她们作为故事原型,也并不认可电影里的一些细节的设计,尤其是在张校长性格塑造方面的 ↓↓

还有网友发现张校长现在站起来都需要有人扶着,身体状态已经很让人担忧了,但片方还是试图cue她起来发表感想… ↓↓

喜欢张校长的网友们原本就觉得她不应该被这样消费,再加上这七七八八的后续槽点,更是狠狠怜爱张校长了,觉得这部电影把里面的人物改编成那样,支持当事人告他们诽谤 ↓↓

有网友发现张桂梅校长相关纪录片的想看人数正在暴涨,看得出来不少网友在付费观看一部可能会给自己添堵的“艺术作品”和去免费看那些已有的真实故事中果断地选择了后者。

前者未必就有那么糟,但后者的风险确实更小,对于想对张校长有更多了解的人自然也会选择去看纪录片。

现在电影还没正式上映就走到了这一步,很难想像主创们接下来得怎么做才能扭转口碑。

但是通过这次影片的争议,希望电影创作者们都能明白,不管初衷是为了冲奖还是为了票房,脱离群众的创作是不可能得到群众的支持的。

要不要走进影院去看这部电影都是网友的自由,看完喜不喜欢也是网友的自由,电影真的好看的话自然会有观众主动为它发声,着急捂嘴只会适得其反。

好在这一波战火并没有牵扯到张校长身上,愤愤不平的网友也主要是因为没有拍出张校长的伟大而生气,大家还是很尊重和喜爱张校长的。希望吃瓜网友们不管站在哪个阵营,都还是能站在张校长那一边吧。

因为她没有错,她和女高的师生,包括她的亡夫董老师,都才是最不该被圈进这场糟心的舆论风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