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中風母親20年 吳若權:照護 vs. 夢想 不是矛盾的兩方

「罹病」对患者与照护者而言,都是踏上人生一场意外的旅程!而在这场旅程中,大家多半关注患者的状态,却忽略「照护者」也共同经历了患者罹病后的喜怒哀乐,更得承担照护上排山倒海问题。

记忆,即使你一直想操控它,它却从来就不接受你的摆布。 图/吴若权 提供

「我觉得我是全世界,最幸运的照护者」作家吴若权照顾中风母亲长达20年,前几年母亲更突然确诊癌症,然而从他身上却感受不到负能量,因为他认为照顾母亲这段历程,不仅为他打开知识大门,也训练他养成主动为人生做决定的习惯,甚至成为督促他考取心理咨商师、咖啡师执照的动力。

从职场菁英到疾病照护者 「接受」是面对意外的关键

34岁是吴若权人生重要分水岭,在此之前,他在外商科技公司服务多年,之后自创广告公司也经营得有声有色,没想到突然母亲因脑干出血中风,一度无法正常行动。

「妈妈躺在加护病房那21天,我深刻体验『无常就是日常』这句话,也趁机为往后人生做深刻整理」,母亲苏醒后吴若权便决定将照顾妈妈这件事,摆在人生第一顺位,毅然将一手创立的公司交给员工,开启照护生涯。

原本职场上活跃的主角,突然回到家庭里担任照护者是非常大的转变,吴若权说道,从一开始他就没有花心思纠结「怎么会发生这种事」,而是坦然接受事实,并学习主动解决状况。

他说「若让自己处在被动状态,心里容易有许多抱怨,主动做决定,相对也可以减少不可控的状况发生」。

看到许多照护者们因照顾家人郁郁寡欢,吴若权建议照护者从「心」出发,认清自己适合扮演出钱或出力的角色 图/freepik

专业营养知识哪里找? 成他照护路上最大困境

吴若权也坦言再怎么超前部署,照护过程中的慌乱仍难以避免,患者负面情緖是其中之一。

吴若权说「妈妈有时就会突然情緖不好拒绝服药,一开始会无法接受,觉得自己尽心尽力安排一切,为什么妈妈就是不愿意配合?」,但现在则会将选择权留给妈妈,也会跟她说『妳现在不想吃哦,那就放一下』,通常第二次再问的时候,她就会吃了」。

吴若权从佛经与心理学获得处理照护者及患者负面情绪的解方,但还是有些困难并非一己之力能解决,其中,最困扰的就是专业照护知识提供。

吴若权举例,「为了控制妈妈的血糖,多年来让她吃糙米,结果有次带她去门诊,卫教师为我们做咨询,才知道妈妈肾功能不好,其实并不适合吃糙米等五谷杂粮」。

吴若权指出,患者身体状况每个时期都略有不同,因应患者生理医疗检测数据与营养知识进行照护方式的调整,是吴若权认为照护家庭最迫切的需求,也是最能有效纾解照顾者压力的方法。

照护 vs. 梦想 不是矛盾的两方

尽管照护母亲多年来难关不断,但吴若权也会腾出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现在我时间的百分之六、七十都在照顾者角色里,但当有一天卸下这个角色后,应该怎么用这百分之七十的时间,所以我觉得必须要给自己一些支柱」。

除了持续写书、演讲,本来就喜欢学习的吴若权,在照顾妈妈过程中还拿到大陆、英国的心理咨询师执照,以及七张咖啡师执照。

但是,照顾庶务繁忙,时间怎么「挤」出来?吴若权提供两大建议给照护者们:

「罹病」对患者与照护者而言,都是踏上人生一场意外的旅程。 图/freepik

一、善用时间,妥善安排

以挂号为例,若早上有门诊,他们就尽量七、八点出门往前排,「因为挂70号、84号,看诊时间会充满较多的不确定性,但若你往前挂到3号、4号,就能大概知道十点半能看完诊」。

同时,吴若权也会利用琐碎的时间为自己争取空档,虽然时间很零碎,但他说反而激发他的潜能「像我趁妈妈抗癌疗程间隔的五天空档去考烘焙咖啡师执照,出门前我就告诉自己一定要一次考过,没想到真的过了」。

二、为自己设定目标

过程中吴若权也与母亲分享他的梦想,让自己的梦想也成为她对生活的期待,「现在妈妈也懂得品尝黑咖啡的酸甜共振、苦中回甘」,可见照护者与被照护者不必然只能处于对立的二方。

照顾要用对方法 缓解疾病照护者照顾压力

吴若权在妈妈罹病后会特别重视妈妈营养是否吃的均衡,因此也开始学习如何备餐。过程中妈妈教他怎么做料理,不只是生活中照护者与被照护者间的分享,对于妈妈来说更是很好的复健。

正向的互动方式,不仅让妈妈可以得到更好的营养补充,照顾的过程也减少了不必要的摩擦。

看到许多照护者们因照顾家人郁郁寡欢,吴若权建议照护者从「心」出发,认清自己适合扮演出钱或出力的角色,接受所面临的现况,并专注解决问题,日子就能过得俐落。

更多理财精选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