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淘宝神器,才是今年最猛的散热器?

眨眼之间,广州入夏了。

夏天的广州,有两点特别烦人,一是连绵不断的阴雨天气,毕竟自4月中旬开始,我已经数不清有多少天没有见过太阳了,整个人的生活,就围绕着下雨被困在家中、顶着暴雨去上班和下雨被困在公司的死循环里。

这也还没完,阴雨天气一旦告一段落,接下来就是漫无止境的夏天。在些许聒噪的微风蝉鸣外,是每天至少12个小时的炙热阳光,就热到什么程度呢,原本运行大型手游时手机的发热就极为严重了,现在手机拿出来,游戏一打开,五分钟之后屏幕已经看不清了。

于是乎,在广州最高气温接连来到了三十多度的当口,我下定决心要买一个散热背夹。

这既然要买,就肯定得买一点把炮的。传统的背夹式散热器确实是有点老土了,你让哥们来选的话肯定不乐意选,但是磁吸式散热器的话,又很难用在iPhone以外的场景,毕竟不是每家手机都有磁吸生态的,总不能让我出门的时候还给手机后面贴个引磁片吧。

诶,你别说,在翻看了三大电商平台后,一款由手工「匠人」亲手打造的暴力散热器确实吸引了我的眼球。

(图源:淘宝)

为了搞清楚这款散热器的极限性能,我也是在公司里外,冒着被烫伤的风险,经过十几小时绝对不是为了偷偷打游戏的综合测试后,才得出了大致靠谱的结论。

至于这玩意,能不能成为夏天手部清凉的终极解决方案,试试就知道了。

按照惯例,先看包装。

诶,超级淘宝工包黄色纸盒,突出的就是工业风那味。

当然,这玩意不只是外包装简洁,打开包装盒后,本体更是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

有一种「粗犷」的美。

(图源:雷科技)

和市面上大多数同类产品一样,「刃」散热背夹同样采用冷黑配色设计,但这3D打印出来的外壳确实注入了「兽人科技」的感觉。八芒星形状的通风格栅,上面居然还印了一个「刃」字,精致观感肯定是算不上了,但是有点意思还是可以的。

别看这设计像是兽人“Wahhh”一下拍脑子想出来的,这通风格栅里的风扇也是有RGB灯效设计的,多彩灯光可随风扇同步律动,一下子又为这款设备增加了一些城乡结合部的观感。

确实牛的,有点喜欢了。

从侧面看,这款散热背夹是很标准的半导体散热结构,两侧拥有通风道设计,同时,侧面的镂空外壳下侧拥有USB Type-C供电端口,可兼容主流A/C to C 类型线材连接,最高可以实现70W稳定功率。

(图源:雷科技)

半导体散热的原理大家应该也都清楚,总之双层制冷片通电后一面冷一面热。冷面温度可以做到显著低于室温,我们看到的凝水、结冰,都发生在冷面。热面除了从冷面「搬运」过来的热量,还有搬运过程中产生的废热。

基于这个散热原理,冷面附上导热材质,增大接触面,紧贴手机。导热材质一般是硅胶手感的导热贴,有的直接是硅脂片和金属。

热面则加上铜块或铝块,增大散热面积,再加上一个风扇吹走热量,就差不多了。

(图源:雷科技)

对了,这东西甚至还有模块化设计,可以自由切换磁吸或者背夹模式,只要六颗螺丝就能完成从平板到手机的全面适配。

这波啊,这波是淘宝老哥遥遥领先了。

按照店里的介绍页面,「刃」散热背夹不管是制冷片配置、风扇配置、电路板设计甚至是软件适配在业内都是罕见的。

但是呢,到底有多凉。

这会儿小雷还是不知道的。

反正待会一测就知道了,倒也不急就是了。

为了这次测试,我精心从iOS和Android阵营挑出了几款手机。

iOS这边,考虑到阿果这几年数字版和Pro区别对待的问题,机身空间较小,又配备了A17 Pro芯片的iPhone 15 Pro也是理所当然地成为了阿果阵营的代表。

(图源:苹果)

Android这边,首先出场的是iQOO 8 Pro,主打性能释放的产品定位,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超频的骁龙888 Plus处理器,搭配上可以强制开启2K+120Hz高刷的屏幕。

这玩起游戏来,只能说兄弟,「你好香」。

(图源:iQOO)

然后说vivo X80 Pro,作为2022年上旬发布的旗舰产品,不仅用上了三星工艺的骁龙8 Gen1,还首发搭载了vivo自研芯片V1+,俩哥们就像干柴碰烈火,势必要给大伙带来别样的惊喜呀。

(图源:vivo)

最后是小米14,虽说用上了最新的骁龙8 Gen3处理器,但是由于机身尺寸的限制,这款产品的性能释放能在散热器的加持下来到怎样的水平,个人认为还是挺值得期待的。

(图源:小米)

接下来,就是万众期待的测试环节了。

1. 裸机测试:空载可达-20°C

首先,我们在室温26℃的情况下,利用Filr红外测温仪来对这四款设备进行裸机烤机测试。

经过十五分钟烤机后,四款设备的温度表现如表所示。

(图源:雷科技)

可以看到,小米14的温度相对更低,骁龙8 Gen3的工艺提升肉眼可见,而搭载了骁龙888 Plus的iQOO 8 Pro则不负众望地取得了「进步空间最大」奖。

再来看看散热器空载的情况,和我们手头有的几款散热器作对比。

(图源:雷科技)

在空载的情况下,冷头居然能达到-19°C的温度,确实有点残暴了。

2. 散热基准测试:跑分成绩明显提升

接下来,我将散热器调至「智能」挡位,手机全部开启性能模式。

首先,进行一波安兔兔基准测试,我们直接利用加装散热器后的成绩和测得的裸机成绩进行对比。

可以看到,除了小米14因为没啥散热问题而不会出现显著的跑分提升之外,其他三款产品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分数提升,散热能力越差的设备,在这里获得的提升幅度自然也就越高。

然后,我们对四款设备进行3DMark Wild Life Extreme STRESS TEST测试,并记录下使用散热器前后的跑分成绩和稳定性、手机正面中心与最高温度点温度、手机背面中心与最高温度点温度。

(图源:iQOO 8 Pro,使用散热背夹前后)

从无法完成测试,到近99%的稳定性,绝对是提升明显。

3. 轻度游戏测试:更加清爽,更加稳定

轻度游戏嘛,基本就是MOBA、二次元卡牌这类的。

这边我选用《英雄联盟手游》测试,开启 120 帧的情况下,画质拉到最高,待温度稳定后测量。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四款手机的发热区间主要集中在正面左下方和背面镜头模组,正好是左手大拇指的操作范围。

(图源:iQOO 8 Pro,使用散热背夹前)

从实际测试结果来看,即便是轻度游戏,对iPhone 15 Pro、骁龙888和骁龙8 Gen1来说,想要持续稳定运行也是会有一点难度的,过热后带来的降频几乎是一个无法避免的尴尬场面。

(iQOO 8 Pro,使用散热背夹前后的《英雄联盟手游》帧率表现)

而在使用「刃」散热背夹后,四款产品都能维持在32-33°C左右的机身温度,先不说突破散热瓶颈做回自己的那三款机子,即便是本来就能稳定运行的小米14,握持部分的体感温度也明显更加舒适了。

(图源:iQOO 8 Pro,使用散热背夹后)

就我个人体感,甚至有点清凉。

4. 重度游戏测试:这下终于不烫手了

轻度游戏嘛,基本就是3D沙盒或者角色扮演这类的,例如《原神》《星轨》《P5X》这种。

我直接用老朋友《原神》上了,测试内容为跑图十五分钟。

怎么说呢,作为厂商调度优化的重点,理论上《原神》的性能和温度表现都不会太差就是了。

(图源:iQOO 8 Pro,使用散热背夹前)

总之先设定个标准,在不用散热的情况下,我们在这台iQOO 8 Pro上录得最高正面45.2°C/背面40.3°C,即便很快就锁在了40帧的样子,但是温度依然很高,这应该就是撞到厂商给《原神》设定的温度或者是功耗墙了。

(图源:iQOO 8 Pro,使用散热背夹前的《原神》帧率表现)

接着戴上散热背夹,在淘宝散热背夹加持下的iQOO 8 Pro比室温无散热背夹辅助下的裸机正面最高温度降低了4.2℃,不过游戏平均帧率也从39fps提升至40fps了,只能说该锁的帧数还是要锁。

(图源:iQOO 8 Pro,使用散热背夹前后的《原神》帧率表现)

只能说,怪不得那个时期是游戏手机和散热背夹卖得最好的时候。

(图源:雷科技)

至于其他几款设备,尽管发热量各有不同,但在淘宝散热背夹的加持下确实都获得了更好的运行效果,使用骁龙8 Gen3的小米14在甚至可以直接拉满1.5K渲染分辨率,只能说性能这块确实有点超纲了。

5. 重量大、噪音响,但软件适配是亮点

除了散热性能外,其实这类产品也有两个比较重要的参考因素——

「重量」和「噪音 」。

先说重量这块,上面也有提过,为了提升散热性能,「刃」散热背夹采用了双层制冷片和超厚导热管。

(图源:雷科技)

堆料的结果,便是166g左右的重量,戴上后会有明显的坠手感。

至于噪音这块,在「智能」挡位下,「刃」散热背夹的表现还挺不错,甚至放在办公室都挺安静的。

当然,如果你开「全速」挡位,那就是另一番体验了。

这暴雨倾盆般的声音,连游戏本都不是你的对手。

对了,这款设备还支持遥遥领先的自研「小程序」控制。

(图源:小白散热)

举个例子吧,常规散热背夹一般不能调节风量,或是只能在固定档位间切换。通过蓝牙匹配链接后,这个小程序可以让散热背夹实现0-100%的无级调节,让用户的自定义能力获得大幅提升。

(图源:小白散热)

同理,不论是RGB灯光,快速切换功能的触控按钮,抑或者是散热背夹的实时数据信息,都可以通过这个小程序来获取。

(图源:小白散热)

只能说哥们,确实有两下子。

经过多轮的测试,我觉得基本可以给这款产品下个结论了。

单论散热性能,「刃」散热背夹的散热性能在市面上应该是无出其右的,「力大砖飞」大概形容的就是这款产品。

其最大的卖点,除了堆料之外,便是淘宝老哥自制的小程序适配了。目前市面上还没有多少产品能够提供APP智能连接功能,让玩家进行智能温控开关、散热效果切换、散热开关以及灯效调节等功能的调节,算是这款产品的一大竞争力。

(图源:雷科技)

不过在我看来,这款产品也有俩值得考虑的问题。

160g的重量,放在现在市面上这批散热器里可以说是妥妥的重量级。作为对比,IQOO最新推出的磁吸散热器仅有69g左右,就连常见的背夹型散热器也就100g左右。自己是否愿意在打游戏时承担500g左右的握持重量,确实是购买这款产品之前需要注意的问题。

至于满载模式的噪音,更是可以媲美游戏本散热的重量级水平。实测下来,这款产品在满速运行的情况下,即便隔着5m-10m的距离,噪音依然清晰可辨,放在办公室里,那多少是沾点扰民了。

在我看来,这款产品和一加去年推出的水冷散热器类似,都是面向极限玩家、特定手机、特定场景下的一种特殊散热方案,基本只有愿意为了极限性能做妥协的重度玩家才适合这一类产品。

至于普通玩家嘛……

一台旗舰手机加上一个还不错的半导体散热背夹,其实也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