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那些事】利米/麥當勞都是回憶
速食餐厅麦当劳推出凯蒂猫(Hello Kitty)玩偶促销活动造成民众抢购热潮。记者杜建重/摄影(图/联合报系新闻资料库照片)
文/利米
1999年八月二日,是台湾近代排队史的起点。当天上午,全台麦当劳同步开卖凯蒂猫「恋爱麦语」限量公仔,就此引爆为期五周的全民狂欢,也从此点燃台人的排队热情。无论是蛋塔、手摇饮、卫生纸或奶茶丧尸,一切皆始于这对猫猫情侣档,史称「Hello Kitty麦来闹之乱」。
然而,曾经被抢购的玩偶,至今仍挂在网路上兜售,当年的排队现场之一,麦当劳基隆爱三店,却已在三十三年后的此刻,悄然熄灯了:
「各位亲爱的好邻居,我们即将于2022/05/29 20:00起结束营业。谢谢大家过去的喜爱与陪伴,希望未来继续支持基隆区域的麦当劳。麦当劳基隆爱三餐厅 敬启」
基隆麦三店。(图/利米 提供,取自联合新闻网报导照)
这间开设于1988年的「大麦」,从我有记忆以来,便是基隆街上永恒的存在。每逢亲友来访,台式庙口混搭美式麦当劳,是在地限定的体验行程。记得早年餐厅屋顶上,还有个自由女神塑像,导致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以为纽约正版女神手里的火把是蛋卷冰淇淋。始终相信,「大麦」不只陪我长大,也将陪我的孩子长大,没想到,一度发展成24小时营业的快乐天堂,终究生出了时效性──惆怅之余,只能安慰自己,至少基隆大麦,并非第一家被我吃垮的麦当劳。
兴许是命格克麦当劳(?)的缘故,从小到大,我已亲手送走三家麦当劳。第一间是台北的「麦当劳大湖店」。想当年,它和同栋的DD堡,心照不宣达成了异业结盟,成为当地人口中的「大湖DD堡」。搬到台北头几年,与小伙伴的生日,多是在那边度过的。每一回,小寿星最大的快乐,是先在「麦当劳姊姊」的主持下,戴上象征尊荣的皱皱纸皇冠,与朋友玩游戏、吃快乐儿童餐,等庆生会结束后,再冲入一旁的DD堡大闹天宫。里头关卡的精采程度,不输今日的骑士堡或游戏爱乐园,认真论起辈来,后者都该恭敬地称它一声祖师爷。
作者曾经在麦当劳的庆生照。(图/利米 提供)
只可惜,玩乐诚可贵,金钱价更高,亲子乐园到底不属必需性消费,待我回过神前,DD堡已黯然倒闭,麦当劳也易主成星巴克。幸好,当时成功路上,还有间位于德安百货的「麦当劳德安店」。若说大湖店是年节走动的远亲,德安店便是隔壁好邻居,偶尔嘴馋了,直接呼朋引伴上门点份麦脆鸡餐,还不忘厚着脸皮指定两块炸鸡都要腿,顺带多要盒免费糖醋酱来沾。对这里最深刻的印象,当属「背出口诀半价招待」的「麦香堡大行动」了。已知尴尬的小学生,不只一次混在人群里,跟店员玩饶舌话大冒险:「双层纯牛肉,独特酱料加生菜,吉士洋葱酸黄瓜,芝麻面包盖上去,好吃过瘾麦香堡!」虽说一群人的丢脸也不是太丢脸,但多年后,当洪金宝在电影里说:「为了生活,我可以忍。」萤幕前的我,仍不由得想起这段「为了汉堡」的阴暗往事。
2005年,随着麦香堡改名为大麦克,我的生活圈,也从内湖扩及至整片台北。高中三年,麦当劳吃的不多,去的却不少,主要是在北车「赫麦」(谢天谢地它还在,补习班的八字果然够硬)与友社相约,一群学生点些薯条饮料,买个社团开会的地点。等进到大学,麦当劳更化身学生好朋友,举凡系上作业、通识报告、筹备会议,一张买A送B甜心卡,一人分担十几块钱,即可自行搭建学习开放空间。说起来,考上大学那年,恰巧碰到雷曼破产、金融海啸席卷,一时间,所有人似乎都苦哈哈。或许是这样吧,对麦当劳那几年的优惠,的确特别有感,尤其当我一口咬下79元的麦香鱼特餐,脑中浮现的,不再是儿时念口诀抢便宜的羞赧,而是「它再也不是妈妈说浪费钱的那家店了啊」的感慨。
2009年,德安百货因租约到期,交棒日湖百货,三年后日湖收摊,整间百货由业主原地改建成豪宅,至此,人生中第二间麦当劳,正式走入历史──然而,比起从菜单上消失的漂浮系列、草莓圣代、香草奶昔和麦当劳就是不还我们的焦糖奶茶,一间分店的坍塌,似乎不算什么文明悲剧。于是,当我日后搬回基隆,吃了几次欢乐送,得知住家附近的「麦当劳海大店」即将歇业,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说一声:「噢!你也倒在这里了吗?」
毕竟,商人重利轻别离,跟速食店谈真心,就是跟自己过不去。只是理智虽清醒,从童年的身影,到时代的背影,麦当劳和我们这群七年级生,一同诞生、长成,再凋零为初老的话题,还记得多年前的冷笑话:「麦当劳都是维尼」,如今提及麦当劳,确实满满的都是回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