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馆之宝:广南铜鼓-云南省博物馆
文物简介:
铜鼓最早用作炊具,古代南方民族亦做为礼器,是权力的象征。其声洪远,故又是传递信息的工具。铜鼓被视为吉祥之物,平时妥善保存,遇隆重节日或婚丧礼仪才击鼓而舞。现收藏于云南省博物馆。
铜鼓是我国南方濮、越人创造的一种重器,是我国艺术宝库中之瑰宝。迄今已有二千七百多年历史。《后汉书.马援列传》中载:东汉初伏波将军马援南征交趾“得骆越铜鼓”,其事发生在古句町国广南境内。
文物资料:
广南少数民族自古就有使用铜鼓的习俗,历史文献也多有记载,至今铜鼓仍流传在壮、彝民族中。广南石寨山型阿章“竞渡鼓”铸精工、造型端庄、纹饰华美、文化内涵深邃,是句町铜鼓中铸工和纹饰最为精美的。鼓上既有抽象的点(乳钉)纹、弦纹、锯齿纹、回(云雷)纹、圆涡纹、绳纹、网纹、编织纹等纹样,又有具象的太阳纹、鹭纹、牛纹、羽人纹、武士纹、船纹等纹样,其鼓面、鼓身、鼓足的形制及内容体现了句町人的三元宇宙观念。此观念认为:宇宙是由天、地、水三种物质构成的,最初是一个混沌的球体,后来被创世大神布洛陀分成天、地、水三界,其中天为上界,由神灵居住;地为中界,由人和各种动物居住;水为下界,由水族居住;由于“天之诸神,以日为尊”,所以太阳要铸在鼓面中央;由于鸟能通神,所以鼓面上要有飞鸟,特别是有冠翎的翔鹭。这些文饰不仅反映了句町人的自然崇拜、心理诉求,宗教观念,而且还反映了当时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应该说,它是句町铜鼓文化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