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宁夏博物馆3大镇馆之宝 胡人陶俑「捶我小胸胸」跟着爆红
▲宁夏博物馆收藏馆藏文物近4万件 。(图/记者任以芳摄)
记者任以芳/宁夏报导
宁夏博物馆珍藏许多西夏时期历史文物,馆内有三大镇馆之宝。「石刻回旋墓门」,两名男伎跳「胡旋舞」,刻画典型胡人形象,还有重达188公斤,青铜铸造的镏金铜牛。馆内还有许多动作、样式鲜活的塑像,其中「捶我小胸胸」的胡人像,袒胸且表情暧昧害羞,走红网路。
宁夏位于大陆西北地区拥有丰富文化历史,距今7000到5000年前已纳入中华文化圈,水洞沟、鸽子山、菜园子、贺兰山岩画等大量的史前古人类文化遗址都印证宁夏地区古人类活动的文明史。
▲宁夏博物馆馆长王效军。(图/记者任以芳摄)
宁夏博物馆馆长王效军介绍,「宁夏地处西北特殊的地理位置,北边是贺兰山,南边是六盘山,中间有黄河,『两山夹一河』特殊的地理位置。」
从4万年以前,宁夏一直是中原农耕民族与西北游牧民族交融的地方,历史上不同时期,汉、西戎、匈奴、月氏、羌、鲜卑、羯、氐、突厥、铁勒、粟特人、吐谷浑、吐蕃、党项、契丹、女真、回鹘、蒙古、回、满等民族先后在这里交融。
多样民族千年以来在宁夏这片土地交流,也孕育出丰富历史文化。其中,宁夏博物馆收藏馆藏文物近4万件,国家一级文物159件,其中有3件国宝级文物是必须得看的「镇馆之宝」。
▲宁夏博物馆第一件国宝是「胡旋舞石刻墓门」。(图/记者任以芳摄)
第一件国宝是「胡旋舞石刻墓门」,1985年出土于宁夏盐池县窨子梁唐墓,石门一套两扇,当年出土时石门紧闭用铁锁锁住。两位男性舞者在跳胡旋舞,头发竖起、高鼻深目、肩宽腰细、上身穿圆领紧身窄袖衫,下身穿贴腿紧裙,脚蹬长筒皮靴,各踩在一小圆毯上双人对舞。
博物馆解说员也介绍,「胡旋舞在唐代由西域传入中原,成为唐代流行舞蹈,类似现在大陆广场舞一样风行普遍。」相传安禄山擅长跳胡旋舞,深得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欢心,也埋下「安史之乱」的祸根。
▲宁夏博物馆第二件国宝「鎏金铜牛」。(图/记者任以芳摄)
第二件国宝是「鎏金铜牛」,青铜铸造,1977年出土于西夏陵的101号陪葬墓,长120厘米,宽38厘米,高45厘米,重188公斤。,堪称宁夏博物馆最有的镇馆之宝。」内
博物馆解说员指出,铜牛内部空心,外表多层鎏金,铜牛取跪卧姿,牛角弯曲,双耳椭圆直立,牛眼圆睁外突,注视远方,颈部肌肉线条清晰,可见一根脊椎从颈部一直延伸到尾部。如此大件青铜铸造物品集塑型、铸造、鎏金、抛光等许多工艺,代表这一时期最高的铸造工艺水平。
▼ 铜牛侧面可见铸造细节。(图/记者任以芳摄)
▲宁夏博物馆第三件国宝大力士。(图/记者任以芳摄)
第三件国宝是「石雕力士志文支座」,属于西夏时期文物,整块白砂石采用通体圆雕的手法雕刻而成的,实心重355公斤,被评为大陆国家一级文物,也是西夏时期艺术精品。
「大力士的眉头紧皱,咬着牙双手扶在膝盖上,有一个大肚皮,以夸张的手法表现负重者的神态,反映出西夏时期石雕艺术的独特风格。」博物馆解说员介绍。
▲胡人陶俑形象生动。(图/记者任以芳摄)
宁夏博物馆馆藏《吴忠北郊北魏唐墓》出土的胡人陶俑形象,窄袖长袍,袒露右臂,足登长靴,深目、高鼻、落腮胡的胡人形象。
当时《吴忠北郊北魏唐墓》是在吴忠北郊发现,自2005年3月至2006年11月,分前后两次清理,出土了一批重要的文物,不少胡人陶俑形象鲜明,像是「捶我小胸胸」、「大声呐喊」等趣味造型陶俑,在大陆小红书风靡。
疫情前,宁夏力推台湾团来游玩,宁夏博物馆是热门景点之一。谈起两地交流,王效军也说,「希望有机会宁夏跟台湾方面两地之间继续交流,让两地的老百姓亲自感受两地文化,体会中华文明博大源远流长。」
▼ 疫情之前,不少台湾团客参观宁夏博物馆 。(图/记者任以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