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辜汪精神 以交流合作争取和平发展

(图/本报系资料照)

1993年新加坡辜汪会谈今年届满30周年。回顾过去,首先必须认识到,国际环境与两岸情势不会一成不变,只会持续变迁;展望未来,我们更应谨记的是辜汪会谈这个历史事实,珍惜并把握其精神遗产,共同推动与时俱进的行动方案,而非留恋特定时空环境下的「九二共识」。

30年前的两岸会谈有其国际环境与两岸条件,包括柏林围墙倒塌、《华沙公约》与苏联解体等国际政治情势变化;加之当时台湾经济转型成果显著,中国大陆也在邓小平「九二南巡」时重申坚持改革开放道路,北京决议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此台商对陆投资显著增加,带动两岸经贸关系快速发展。

在那个时空环境下,两岸政府皆认识到顺应时势的需要,两岸领导人亦展现智慧与高度,愿务实推动对话协商,共同处理两岸经贸与社会交流过程中需两岸政府公权力参与的事务性议题,于是才有92香港会谈及93辜汪会谈的历史事实。

辜汪会谈30年后,国际环境和两岸条件已与当时迥然不同。国际环境部分,当前美中战略关系已改变,美国放弃过往「接触」政策架构下所发展出的美中战略伙伴关系,转为美中战略竞争关系。在国际政治的大棋盘中,两岸关系不只是台海两岸政府「如何定位彼此政治关系」的议题,而是美中战略竞争格局及印太战略架构下的两岸关系。

在两岸条件部分,自从「九二共识」列入《习五条》,并被北京定义为「两岸同属一中、共谋统一」后,「一中」没有「各表」的空间,「台湾前途」选项也没有台湾民意的空间,绝大多数台湾人民是不可能接受如此意涵的,所谓「共识」实已失去相互谅解与战略模糊的价值。

加之,中国综合国力及解放军战力的提升,北京对台外交、经贸、军事施压的力度较过去更强;更随着大众传播媒介恐慌传播的速度更快,两岸人民心灵契合之路更为艰难。在此条件下,虽然大小两会事务性沟通机制依然运作,但重启大小两会高阶官员会谈确实存有困难。

但也正因为严峻且关键的时刻,更让我们认识到重建互信与对话基础的重要性。海基会辜振甫董事长在其回忆录《劲寒梅香》中指出:「与其用『共识』表达1992年的香港会议结果,不如用『相互谅解』或『附和』更能贴近事实。」从辜老的视角观之,今人纪念辜汪会谈,更应谨记的是这个历史事实背后,两岸愿意相互谅解、理解,愿意附和、呼应与相向而行的精神遗产。

辜汪会谈及其后两岸政府间对话由于不涉及高政治性议题谈判,海基、海协两会才能共同促成两岸三通直航、经贸投资合作,进而签定ECFA和23项协议。这些利泽民生的成果,双方都应共同维系。

更重要的是,这些协商、交流、对话和谈判的基础是建立在相互谅解、认知既存政治现实且互不否定的务实原则之上;是奠基在人道的、服务的、善意的、服务两岸人民及社会,提升两岸人民福祉的基本信念和精神之上。

在辜汪会谈30周年之际,与其争论共识的有无,把握「愿意相互谅解」和「愿意相互呼应」的「辜汪精神」,或可为缅怀先进的更佳方式。期待双方愿以累积善意、互信与沟通默契为共同目标,有序推动地方、小两会、大两会乃至于政府间更高层级官员的交流,借此拉近双方因缺乏交流而加深的距离感,控制因缺乏对话而误判的潜在风险;用更多的理解与包容取代对立,用更多的对话、合作来争取区域和平发展共荣。

(作者为海基会前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