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合力推动需求端增长,业内:A股市场长期投资价值显现

随着我国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组合拳的出台,中国资本市场成为全球投资者关注的焦点话题。

10月26日,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4上海苏河湾大会上,申万宏源董事长刘健表示,当前对投资中国资产可以更有信心,A股市场的长期配置价值正在逐步凸显。

同时,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为投资中国资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副理事长、原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在会上称,对外开放不仅仅是引进来,未来还将在推动“走出去”方面加大力度。其中股权投资基金在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医药、新能源等领域的关键性影响。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教授在会上提到,据多家国际组织的预测,未来几年的经济增长存在一致性,但全球经济增长的逆风向问题并未减弱,人口老龄化、地缘冲突升级、产业链供应链重构以及气候变暖等因素仍在加速。同时,第四次产业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可能会带来新的红利,但这需要时间来显现。

A股市场周期性因素改善,房地产、货币与业绩三重利好共振

在宏观政策方面,刘健表示,过去一个月,我国货币、财政、金融等一揽子政策形成合力,宏观调控的重心呈现出从供给端向需求端,从投资主导向投资与消费并重转变的新趋势。

且在政策推动下,沪、深、港三地股票市场交投活跃,同时也有一些境外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及中国资产投资持相对谨慎态度。刘健指出,这一方面与投资机构的投资理念及对中国经济的认知程度相关,另一方面也反映当前中国经济面临问题的复杂性。

针对A股市场相对低迷的周期性因素,刘健认为,三季度以来,这些因素正呈现边际改善态势。房地产市场在新一轮房地产政策的支持下将进入平稳调整期;美联储开启降息通道后中美货币周期性错位将有所缓解;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有望触底回升。

从长期看,刘健认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中国资产和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础。他指出,今年7月,相关政策部署为经济的长期向好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他强调,中国仍有较大的城镇化、市民化空间,地区发展不平衡蕴含着巨大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此外,中国近年来在研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的同时,在基础前沿研究领域也不断取得突破,科技研发的产业化加速,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三新”经济增加值超过22万亿元,占GDP比重提升到18%。

随着美联储开启降息通道,中美货币周期性错位现象得到缓解,全球权益类资金配置趋势逆转,中国股票市场吸引力增强。

刘健表示,根据EPFR数据,9月份流入亚洲新兴市场股票市场的资金达到164亿美元,其中流入中国股票市场的资金高达114亿美元。近期人民币汇率企稳,全球投资机构纷纷发行中国股票基金,国际资金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兴趣明显提升。

人民币企稳与全球金融变局:中国资本市场成国际投资焦点

谈及全球金融市场现状时,刘元春分析称,当前全球金融在经济软着陆的一些特殊表现值得关注。尽管目前许多机构预测全球经济已基本实现软着陆,但这种软着陆的特殊性在于,对美国经济是否实现了软着陆、不着陆还是硬着陆的判断仍存在分歧。

此外,传统的市场风险指数处于下行状态,美国大选的不确定性、地缘冲突的复杂性等都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影响。

在此背景下,长期机构投资者有望加大人民币资产配置比例。刘健在会上分析称,从境内机构来看,截至今年6月末,保险行业资金运用账面余额31万亿元中,只有2.1万亿元配置股票,1.7万亿元配置基金,合计占比仅约12%。银行资金对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也较低,2023年末银行及理财子公司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6.8万亿元,其中权益类、混合类产品存续规模不及1万亿元,占比仅为3.5%。

“从境外投资者来看,2023年末外资机构持有A股市值占比下降至4.7%,连续两年下滑,外资对A股的低配状态面临再平衡。” 刘健分析称,近年来,证券监管部门围绕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务实有效的改革举措,2023年A股上市公司分红达到2.2万亿元,创历史新高,资本市场长钱长投的良性生态正在逐步形成,A股市场有望成为全球资金配置的重要场所。

此外,在助力海外投资者投资中国产业方面,陈文辉认为,股权投资基金起到了关键作用。在陈文辉看来,股权投资基金在服务企业“走出去”的作用包括助力我国企业完成海外并购、引入国际前沿的产业发展经验等。他强调,股权投资基金既是对外开放的成果,也是对外开放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