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命名遲到12年 國立中山大學發表新物種青蜂枝牙鰕虎
新物种记录青蜂枝牙𫚥虎雄鱼。图/中山大学提供
国立中山大学海洋科学院长廖德裕带领研究团队,近期从台湾和菲律宾样本研究比对,确认一种𫚥虎鱼新物种「青蜂枝牙𫚥虎」;原来这一新物种2012就在台湾现踪,当时标本未被妥善保存,让正式命名迟到12年。
廖德裕表示,青蜂枝牙𫚥虎的体色呈橄榄绿色,雄鱼头部呈现蓝色金属光泽,体侧有一排棕黑色的椭圆形斑块,胸鳍带有明显的黑白斑点,尾鳍上如同唇印的一抹橘红色斑,因它在水中快速摆动胸鳍游动姿势如蜂鸟振翅而以此命名。
值得一提是,这新物种其实早在2012年就曾在台湾北部首次记录,当时标本因未被妥善保存,使得该鱼种一直未能正式命名,此次研究团队在台湾和菲律宾收集到较多样本进行详细研究,才终于揭开这一神秘鱼类面纱。
廖德裕指出,青蜂枝牙𫚥虎对生存环境的高度要求,喜好栖息在水质条件通常较佳的独流溪中,这种小型洄游性的𫚥虎鱼,鱼苗在孵化后会漂至河口或近海,随后成长为稚鱼后再回溯至淡水域成长及繁殖。
这类洄游性鱼类鱼苗,不仅提供河口生态系统中重要的营养食物来源,也能反映河流生态系统变化,透过监测鱼类生存状况,有助评估整体生态环境的变异,成为河川生态健康重要指标。
廖德裕表示,独流溪是许多洄游鱼类的栖息地,如海龙、枝牙𫚥虎、无须真裸皮鲉等鱼类,随着国内学者对独流溪鱼类多样性研究的深入,陆续发现越来越多的新种洄游鱼类,除青峰枝牙𫚥虎外,团队硕士生陈冠勋今年也发表采自东北角大溪川台湾竿𫚥虎,不仅揭示台湾独流溪独特性与物种多样性,也突显了保护这些生态系统的必要性。
「洄游鱼类的生存与河川健康密切相关,更影响整体国土空间发展。」廖德裕说,随着溪流整治工程和水利设施增加,虽能稳定河床、减少水土流失,但也逐步使溪流水泥化,阻碍了洄游路径,影响鱼只上溯繁殖。此外,整治工程还可能改变水文特性,尤其旱季时,部分溪流可能出现伏流现象,导致河段水位极低甚至完全干涸,迫使洄游性鱼类无法生存。
他呼吁,未来对独流溪施作工程应更谨慎,考虑部分下游地区拦沙坝的优化,同时加强对溪流的保护措施,如恢复受损溪流生境、强化环境教育及推动相关法规限制过度开发等。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系博士生庄维诚(右)与廖德裕院长(左)共同发表新物种青蜂枝牙𫚥虎。图/中山大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