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间买到事故车 调表漏油引纠纷
本报记者 王小兵 本报通讯员 孔菁华
“感谢你们心系百姓,为我们讨回了公道。”近日,姑苏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张花锋收到了一封言辞恳切的感谢信和一面锦旗。寄件人老李是河南人,他在直播间购买二手车后遭遇了车辆调表、事故隐瞒以及漏油等问题,多次与商家协商无果后,便起诉到姑苏法院。张花锋法官通过抽丝剥茧锁定“幕后”老板,并释法明理推动问题解决,最终为老李讨回了公道。
买车变成烦心事
老李平时以跑工地做零工为生,辛苦了一年虽然没挣到什么大钱,但就想给自己买辆车犒劳一下,过年回家也有面子。2023年12月起,老李开始在短视频平台的各个直播间浏览、询问二手车的情况,几经对比后,他发现A汽车经营部的直播间出售的二手车性价比更高,主播小雪也很热情。加上小雪的微信后,两人聊得也很投机,性格淳朴的老李打心眼儿里觉得这家店值得信任,于是买了张火车票千里迢迢来到苏州购买。第二天,在小雪的推荐下,老李以6.2万元的价格买到了辆心仪的汽车,欢欢喜喜自驾回到了老家。
此时一切都很顺利,开心的老李办完过户、上牌等手续后,还不忘在微信里感谢小雪。然而,好景不长,有次做车辆保养时,老李被告知这辆车发生过事故,曾经调过表,发动机还漏油。他当即与小雪联系,小雪一改先前的热情面孔,语气十分不耐烦,“二手车漏油渗油很正常,又不是新车”“不跟你聊了,我有事了,这种你都不能接受的话,直接买新车了,人家又没有卖你新车的价格”。
眼看对方如此态度,气愤的老李认为A汽车经营部在自己购车时没有如实告知车辆发生过事故、调表、漏油等情况,便向姑苏法院提起诉讼,要求A汽车经营部退车并赔偿。
巧寻“消失”的卖家
受理该案的便是张花锋,“当我带着书记员前往A汽车经营部登记的地址现场送达文书材料时,却发现并没有所谓的经营部,只有一个地下车库,停放了很多二手车,分不清具体哪家是哪家。询问附近的人,都说不清楚。登记的经营者陈某联系不上,主播小雪也不接电话。”
案件似乎陷入了僵局。
“张法官,那些人不会找不到了吧?”因为路途遥远,老李一直在家等消息,听说之后急忙打来电话。
“你别着急,总会有办法找到的。”张花锋从事民事审判工作十余年,他想起之前审理的案件中有涉及二手车商的,于是,便打电话询问,最终联系上了A汽车经营部。
知道被告上法庭后,A汽车经营部的诉讼代理人表示,这辆车当年新上市时能卖到20万,老李只花了6万多就买到手,总不能要求车子没有任何瑕疵,如果说经营部调了表,得拿出证据。最后,只同意补偿2000元或者由他们代卖车辆后再把钱返还给老李。
老李无法接受这一方案,但又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张法官,你说他们这是弄啥嘞?这不就是耍无赖吗?”张花锋在电话里安抚老李情绪的同时,建议他先到当地4S店读取车辆变速箱数据以确定是否为调表车。
“这样就可以证明了吗?”老李心中燃起希望。“如果要明确是否调表以及相应的调表时间,就得做司法鉴定,需要你先垫付比较高额的鉴定费。咱们先去4S店验证一下看看。”张花锋用通俗易懂的话解开了老李心中的疑惑。
抽丝剥茧解真相
一周后,经营部收到4S店的数据报告,主动联系张花锋,表示可以向老李补偿4000元,“要是再不同意的话,你们就该咋判咋判,我们老板陈某60多岁了,身体也不好,判了也赔不起!”对方态度依然强硬。
挂完电话,张花锋敏锐意识到该经营部有逃避执行的可能。该怎么找到突破口,依法有力保护老李的合法权益?仔细思考后,张花锋再次与老李联系,又细细梳理了一遍其买车的全部过程,任何细节都不轻易放过,终于,老李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主播小雪在卖车时曾经自称老板娘,但现在没有证据可以证明。
得知这一信息后,张花锋立即联系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和消保委,发现A汽车经营部曾涉及其他消费投诉案件,当时就是小雪来处理的,她自称是该经营部的实际经营者。姑苏法院依法调取了该份笔录,并建议老李将主播小雪列为共同被告。至此,案件处理有了突破性进展。
收到法院文书后,小雪终于现身,然而,她依然坚持之前的补偿方案,并表示自己卖二手车挣不了什么钱,希望可以少给一点。张花锋反复向其作了充分的法律释明,小雪感觉到自己无法逃避法律责任,在法院的多次协调下,最终与老李达成一致:目前这辆车售价预估4万元,老李可以选择在老家出售或继续使用。另外,由A汽车经营部、小雪向老李补偿1万5千元,现场支付1万元,剩余款项在规定期限内支付完毕,如逾期或不足额履行的,还需支付违约金1万元。签完调解协议后,小雪当即向老李转账1万元,至此,该案得到顺利解决。
“距离贵院一千多公里,与张法官虽未谋面,这个结果让我从他的身上看到了司法的公平正义,我也不会写那么多华丽的语言,再次感谢贵院的张花锋法官、闫大莹书记员!”读完老李的信,张花锋的思绪回到现实,“虽然这个案子的处理过程一波三折,但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能够真正为当事人化解纠纷涉及的问题,我觉得很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