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暴力醫療場域最常見 暴力事件年增3成

根据调查,有高达13%民众过往一年遭受过职场暴力,其中又以医疗保健及社会工作服务业受访者较其他行业易遭遇职场暴力。本报资料照片

根据调查,有高达13%民众过往一年遭受过职场暴力,其中依照类型分成「言语暴力」、「心理暴力」、 「肢体暴力」、「性骚扰」。台北医学大学公卫系教授教授陈叡瑜指出,若以行业别来分,医疗保健及社会工作服务业受访者较其他行业易遭遇职场暴力,比例高达33%,特别是遭到「言语暴力」和「心理暴力」的占比分别为 29.4%、17.8%,皆高于其他行业。

陈叡瑜说,肢体暴力最为明显,但其实心理、言语等仍会发生,另社会的关注度对性平议题已经提高,对性骚扰的容忍度也大幅降低。依据型态,职场暴力分成「外部暴力」和「内部暴力」,实际走访医院调查发现,外部暴力的发生率确实偏高,如急诊室会因等待时间过长引发病患不满或责备医护人员的情况。

针对外部暴力,陈叡瑜说,根据了解,医疗机构外部暴力已有许多应对与预防措施,包含急诊检伤分类制度按照优先顺序排列,同时针对相关人员进行教育训练。许多医院已实施相关措施,如设置紧急按钮,希望对暴力零容忍政策。

内部暴力则以言语和心理暴力为主,内部暴力多数发生在上下级或资深对资浅的关系中,要改善推动改善工作环境相对困难。虽然《职业安全卫生法》要求机构制定预防计划,但部分职场的执行情况仍不理想,劳动检查时应多关注是否落实。

陈叡瑜建议,要解决内部的职场暴力仍应该回到职场营造,如对同事一句「你怎么这么白痴」可能也会被误会言语暴力,应该直接说清楚要怎么做。不论新进人员还是资深人员都应该培养敏感度,逐步建立更友善的工作环境。

根据卫福部统计,医疗暴力事件通报增加,2022年有260件,到2023年却新增到331件,增幅达3成;经通报司法调查遭判有期徒刑的案件也同步增长,从2022年的11件成长到2023年的34件。

卫福部医事司司长刘越萍表示,数字虽然成长但自己正向看待,因为比起在网路上投诉、爆料,医事人员善用通报管道,官方更有掌握;若报案后,进入到司法程序,依规定会于3个月内会处理,鼓励医事人员勇敢申诉。

卫福部附属医疗及社会福利机构管理会执行长林庆丰表示,以部立医院为例,第一线只要通报会组成专案小组,组成包含律师、社工等专家学者,调查过程会保护当事人,若是调查属实后会依照轻症程度处分,如调职、赔款,甚至司法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