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漏接剴剴?力挺幼兒專責醫師 基層醫:重大兒虐案常躲醫生
1岁男童「剀剀」于等待收养期间,遭儿福联盟安排的保母虐死,儿虐把关出现漏洞。卫福部长薛瑞元昨于会中坦承,幼儿专责医师制度漏接该名孩童。台湾儿科医学会儿科基层医疗事务委员会主委麦建方指出,外界批评「制度漏接」并不完全正确,真正重大的儿虐案件通常会躲着医师,幼儿专责医师制度是希望让可能的虐待行为降低,不希望专责医师制度因此中断。
卫福部在2020年推出幼儿专责医师制度试办,当时请县市政府卫生局将社会局所提供的脆弱家庭3岁以下幼儿名单,纳入指定收案对象,派案给专责医师,定期关心个案健康与发育情况。去年11月底更是把新生儿全面纳入幼儿专责医师制度内。然而,剀剀却不在双北政府卫生局的指定收案名单。
麦建方替卫福部喊话,也替专责医师制度发声。他说,剀剀出生时专责医师制度仍是试办阶段,当时卫政系统人力有限,收案并非全面普及。而专责医师制度设计概念为,希望每个孩子出生后有一个医师可以照看,会比较安全,因为比较社政系统,儿童更常接触医师。然而,重大儿虐的照顾者通常会躲着医师 ,甚至不会来看医师,因此真正的意义在于可以透过医师早期介入,让本来可能的虐待行为降低最低。
麦建方说,依照过往经验,大约有八成的儿虐案件没有按时打疫苗,因此才会希望透过医师定期审视来及早发现。在专责医师收案过程中,正常家长经过解释后大多都乐于被收案,可是高风险家庭反而会躲着,不愿意让医师关怀、也不愿意让社工追踪。就算儿虐高风险个案被收入专责医师涵盖,医师顶多只能知道是否有按照时间打预防针、做健检,并不能直接破门而入去孩,顶多看到身上有无法解释的旧伤。
麦建方表示,幼儿专责医师制度仍有很多要改善之处,但制度初衷仍是很好的计划,不希望该计划就这样胎死腹中,也呼吁社会大众不要针对社工猎巫。
台湾儿科医学会儿科基层医疗事务委员会主委麦建方指出,幼儿专责医师制度是希望让可能的虐待行为降低,不希望专责医师制度因此中断。本报资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