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发现!新研究表明“娃娃鱼”可能包括九个物种!

正文/1521字

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一项由英国和中国研究人员合作完成的新研究显示,被列入国际极度濒危物种的中国大鲵可能包括9个物种。研究人员表示,这一发现对拯救这些古老动物免于灭绝具有重要意义,保护这些物种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这是在张家界市“大鲵科技馆”里拍摄到的一条人工饲养的娃娃鱼(2015年2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尕 摄

中国大鲵俗称“娃娃鱼”,身长可达1.8米左右,是世界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中国大鲵的起源可追溯到侏罗纪时代,由于它们的外观在数百万年中始终保持不变,又被誉为“活化石”。

在宁夏泾源县的泾河中发现的“娃娃鱼”(2021年4月19日摄)。新华社发(王玉平 摄)

中国大鲵曾被认为是分布在中国中部和南部的单一物种。然而,在10月4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林奈学会进化学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中,英国伦敦动物学会与中国研究人员合作利用基因数据证实,中国大鲵实际上是由分布在不同河流系统中的多个独特物种组成。虽然它们外表相似,但中国大鲵在基因上已经分化成至少7个物种,而大多数模型支持9个物种。

这是处于尾芽期的娃娃鱼受精卵(摄于2006年8月12日, 张家界市金鲵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供图)。

论文作者之一、伦敦动物学会动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塞缪尔·特维说,虽然此前研究人员已提出中国大鲵可能不是单一物种,但通过将大鲵种群间的遗传差异程度与其他已知大鲵物种的差异程度进行比较,“我们现在可以肯定地证实这一点”。

论文作者之一、英国伦敦动物园爬行类和两栖类馆长本·塔普利5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的研究显示,中国大鲵包括多达9个不同的物种,但只有4种被科学家命名,只有两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估了保护状况,且均被列入极度濒危物种。其余物种也同样符合极危标准,这表明需要采取紧急行动,以确保相关保护法能够充分保护这些珍贵动物。”

塔普利说,中国大鲵在野外灭绝的可能性很高,必须通过各方合作来防止这些古老动物走向灭绝。

在云南昭通养殖场,科研人员对中国大鲵进行无损伤取样(2015年6月24日摄)。新华社发(陈宏满 摄)

转载声明

来源:新华视界,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刘弋文‍‍‍

第三届工厂化养虾大会

暨2024对虾工业化养殖科技创新联盟年会

时间:2024年10月27-28日

地点:山东﹒东营

会议规模:千人大会,政产学研媒齐参与,100个标粗场,200名大经销商、500名养殖大户共襄行业盛事。

—同期活动—

2024对虾工业化养殖科技创新联盟年会

2024中国虾业风云榜颁奖典礼

1.评选年度高端品牌饲料企业

2.评选年度高端品牌虾苗企业

3.评选年度十佳动保企业

4.评选年度工厂化养虾设备标杆企业

5.评选年度工厂化养虾风云人物

6.评选年度工厂化养殖示范基地TOP10

7.评选年度虾苗优秀标粗场TOP10

中国虾业高质量发展思想汇

—主要议题—

1.2024中国工厂化养虾市场调研报告

2.国内工厂化养虾最新尾水处理与环保政策解读

3.工厂化养虾模式差异化营养需求升级实践分享

4.工厂化循环水养虾的智能化创新思考与落地方案

5.工厂化养虾翻倍增产路径思路分享

6.工厂化苗种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改进方向

7.工厂化养虾设备效率和养殖效益提升策略

8.中国虾业高质量发展思想汇

扫码了解会议详情

—大国渔业团队走访行业—

招商热线

李先生15913141052

莫先生13726946585

水产人为“大国渔业”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