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中科院证实 娃娃鱼至少5个物种

甘肃天水发现的中国大鲵。(新华社资料照片

中科院研究发现野生娃娃鱼分多个物种。图为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和中国大鲵。(新华社资料照片)

大陆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科院动物进化与遗传前沿交叉卓越创新中心车静研究员、张亚平院士外籍教授罗伯特墨菲教授领衔国际研究团队在中国大鲵遗传多样性与保护研究上取得进展

研究显示中国大鲵至少由5个物种组成,中国大鲵的保护须进一步评估和改进。该项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当代生物学》上。「由于缺乏显著的外部形态差异,中国大鲵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个物种。目前实施的保护是基于『中国大鲵是一个物种』的保护措施市场化人工养殖、放流增殖,并未对不同地方种群加以区别对待。」

研究组首次探索使用了简化基因组方法,在基因组水准对中国大鲵的野生种群开展了群体遗传学分析。分析发现,中国大鲵并非单一物种,研究数据发现至少5个物种的划分,其分布地与水系分布紧密相关,大致对应黄河长江珠江钱塘江流域。各物种间分化时间保守估计为4.71-10.25百万年以前,属于有较长历史的物种。

养殖场种群中,研究人员还意外发现了另外两个独特的支系,加上记录分布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种群,中国大鲵有可能高达8个物种,但结论有待进一步考察和研究确定。

中国大鲵俗称「娃娃鱼」,为中国大陆特有珍稀野生动物,也是世界现存两栖类中体型最大的物种,体长可达2米,具有极高的进化独特性,堪称「活化石」「水中大熊猫」。中国大鲵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度濒危物种,在中国大陆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