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生和尖子生的差距,真不是智商,而是这4个特质……
作者:主创团·哎呀妈
前不久和一位在初中工作十多年的老师聊天,说到她的观察:
班上那些毕业,顺利升到重点高中的尖子生,是真有过人之处。
不像别人老说的“他学习好是聪明,智商高”。
有些学霸不见得有多高天赋,但和分数一般、怎么努力成绩都上不去的中等生对比,会发现:
他们身上这4个特质,尤为突出。
学习动力不靠别人推,而是“自给”
网上看到一位妈妈分享:
暑假请了高一衔接课老师到家里上课,有三个孩子。
一个上了一流高中,一个是普通高中,还有一个擦线最后上了民办高中。
老师还没到,三个孩子的表现各不相同。
一流高中的在认真做作业,普通高中的在搭乐高,民办的则在刷社畜视频。
看到这场景,妈妈感慨:难怪第一个孩子能成为一流高中的学霸。
很多孩子起点一样,天性贪玩,面对学习难免畏难抗拒,能偷懒就偷懒。
可尖子生却对学习有很强的热情和动力,哪怕没人提醒、监督,也能自觉自律,主动学习。
以全国第33名的成绩,被西南交通大学少年班拟录取的初中学霸冯金泽,谈到自己的学习秘诀是:
主动保持学习的兴趣。
因为喜欢数学,所以他不断钻研。
除了初中阶段的教科书外,平时还会主动看一些高中、大学有关数学的书。
在兴趣的驱动下,他不需要父母推着走。
而是在父母提前培养他良好的学习习惯后,他能按着自己的想法、思路投入学习和探索中。
这种自驱力,在中等生群体中很难看到。
老师不在场,发呆打诨百无聊赖,不知道要做什么,更不清楚从何学起。
在家父母不盯着,他半天都掏不出作业本来,一小时可以完成的练习非得拖到晚上十一二点。
问他学习是为了什么,他非但没概念,还会各种抱怨、吐槽。
难怪有人说,单凭学习内驱力,就足以把所有学渣给秒了。
孩子的内驱力,离不开父母前期的引导和监督。
多观察孩子,看看他对什么东西感兴趣,有强烈的求知欲。
哪怕是“无用的兴趣”,都要允许孩子尝试、发展。
当他找到满足内驱力的方法和方向,沉浸其中,不仅能变得自律快乐,还有机会逆袭。
环境再吵,都能专注在自己的事情上
名师张清杰分享过班上两个从小一直暗自较劲的女孩的故事。
她俩小学是同学,读书都很优秀。进高中时,进班成绩不相上下。
可很快,两人的差距开始明显了。
其中一位成绩节节攀升,不但稳居班里第一名,还多次跨入学校物理科目的前列。
另一位,明显占了下风,市统考时,总分落后前者60多分。
为什么第一位女孩不到2年的时间,就把第二位狠狠甩在后头。
张清杰老师分析后,发现她俩差的不是智商,而是专注力。
第一位女孩无论什么时候进教室,都是正襟危坐,目不斜视。
除了上课听讲外,老师几乎没能和她有过目光交流;除了回答问题和读书,完全听不到她的声音。
和其他人比起来,她总是默默端坐着,物我两忘,不徐不疾地看书,一心一意地演算。
而第二位女孩,学习经常跑神溜号,专注力根本没得比。
学习注意力高度集中,这种现象在尖子生身上特别常见。
一位初中老师评价班上的“黑马”,这么说:
“她比很多同学都刻苦,最难得的是她可以静下心来,即便周围乱哄哄的也干扰不了她。”
大部分尖子生,都不急不躁,默默努力,高度专注。
他们不像中等生,专注5分钟,走神1小时,一点风吹草动就分散注意力,被打断思路后很难继续保持稳定的学习状态。
因为他们自己要什么,会严格要求自己远离外界的干扰和诱惑,全身心投入学习。
哪怕在家里,没老师和家长盯着,也能一坐就几个小时完全不受影响。
如何培养孩子强大的专注力?父母一定要学会“保护”。
当孩子正在聚精会神玩耍、学习或思考时,不要不合时宜地打断他、影响他。
适当限制电子产品的使用,协助孩子制定学习时间计划,规定固定时间内完成某项任务。
孩子一旦有了明确的目标,排除学习干扰项,慢慢会养成专注、高效学习的好习惯。
不畏惧失败,拥有强大的抗压心脏
小学阶段,学霸和学渣心态上区别不大。
但一上中学,他们一方面要接收几何倍数增长的知识量,另一方面还要面对分流的压力。
中等生很容易吃不消,心态一下子崩了,成绩也起伏不定,状态一蹶不振。
能笑到最后的,一定是抗压力好、适应力强,遇到困难不畏惧放弃,积极主动面对问题,找寻解决方案的孩子。
西安一位学霸分享过:
自己初三第一学期的考试,排名从年级第18名掉到年级几十名。
于是认真反思,确定自己名次掉落的主要原因是上课听讲不专心,便在文具盒上立了个“Stop it”的牌子。
哈尔滨中考学霸于淼总结自己的成功秘诀,也是一句话:保持良好的心态。
一向性情平稳、温和的她,有次模拟考试考差了,当时特别害怕,注意力也不集中。
好在老师、父母一直鼓励她,帮她调整好心态。
恢复平静后,她学得更认真刻苦,但也会每天抽出一些时间放松自己,看看书、听听音乐,有时还玩一下游戏。
正是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她最后考出不错的中考成绩来。
中学阶段,孩子面临的挑战空前的多。
青春期的迷茫,学习期的高压,包括对成长的困惑和苦恼。
如果过于脆弱,容易受各种失败、困难的打击影响,那后面的路只会越走越难。
身为父母,一定要及时关注孩子的情绪、生活和学习,给他提供方法和支持,建立他的信心。
哪怕孩子不说,把问题憋在心里,父母也要充分理解和接纳。
主动学习了解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理状态,用科学靠谱的方式,教育孩子、陪伴在孩子身边。
很多心态好的尖子生,背后都站着松弛、平和和包容的父母。
孩子不畏惧一时的挫败,日后才能越走越远,越变越强。
懂得规划学习,把精力用在对的地方上
常听到一些父母吐槽:
我家孩子学习很认真,一放学就趴在桌子上做题,有时候上下学路上还不忘背单词。
就连上课听讲的笔记,做得比别人还漂亮工整。
可怎么成绩出来,总是差强人意,究竟问题出在哪?
这多半是孩子“假努力”,没抓到中学学习的要点。
小学阶段,多刷题死记硬背,考高分问题不大。
可到了中学,不再是刷题越多越好,内容写得越满越好,而是要学会归纳总结、思考和规划。
一位北京四中的超级学霸,是这样学习的:
1000天的初中学习时间,他花100天去思考,怎么学才更有效率,每学一章每学一科都这样动脑。
加上平时课程听讲,课后梳理所学的知识,他的学习力一点点拔高。
有人说,从初中开始,学习拼的更多是思维。这和智商高低不成正比。
如果孩子记忆力、理解力都高人一等,可他不懂得如何学,到头来一样什么都不会。
一位初一成绩中等、初三逆袭的尖子生分享过:
刚上中学时,自己总觉得可以靠点小聪明边玩边学,混个差不多的成绩。
结果一到初三,所有的知识点变得既熟悉又陌生,怎么学都没有状态。
直到第一次的月考成绩出来后,他终于意识到要好好规划学习。
开始系统做笔记、做错题本,列月计划和周计划,提前设想要达到的目标。
定了目标计划,严格要求自己执行,一个学期后,终于把完成作业的速度提上来。
周末则去图书馆学习,让安静的环境帮助自己沉下心学习。
靠这些方法,他最后如愿考上心仪的学校。
对于中学生来说,效率最关键。
光压缩时间延长学习时长,反倒学得痛苦和忙乱,最后可能白费力气。
想要快速转换学习模式,提高效率,一定要提前做规划,了解每一门课的学习要点。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安排和计划,利用好时间,才能持续攻坚克难。
如今的孩子,面临着一个又一个的关卡。
无数家长挤破头,想推孩子一把,助力孩子闯关,顺利跑上宽阔的人生道路上。
可有人成,就注定有人败。
不管最后结局如何,关键是父母的心态和教导。
不要仅凭单一的标准去评判孩子的好坏,而是从挑战看成长、看教育。
用适合孩子的方式,教他如何学,如何拥有适应社会的未来力。
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孩子的习惯养成、兴趣挖掘、学习力培养。
相信现在再普通、平凡的他,未来也有机会在热爱的赛道上发光发热,活出自己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