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地方黨官倡「解放思想」 學者:悲劇後上演鬧劇

针对中共湖南省委日前展开「解放思想大讨论」,史丹佛大学中国经济与制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吴国光指出,邓小平当年倡议的「解放思想」尚且成为悲剧,如今不知从何解放的「解放思想」充其量只会是一场闹剧。路透

针对中共湖南省委日前展开「解放思想大讨论」,史丹佛大学中国经济与制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吴国光指出,邓小平当年倡议的「解放思想」尚且成为悲剧,如今不知从何解放的「解放思想」充其量只会是一场闹剧。

吴国光今天在美国之音(VOA)中文网发表题为「『解放思想』的悲剧与闹剧」的文章指出,「解放思想」这4个字,与中国当今的政治氛围太过违和,因此解读甚多。有人联想到1980年代改革开放,有人回溯到1957年反右,有人错置到1992年邓小平南巡,更多人关心和参照的则是现实。

吴国光表示,中共1957年反右前提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长达近1万字,只在某个角落闪过「解放思想」4字,全篇主旨则是「解放生产力」;因此只能是1978年12月邓小平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随后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

他认为,邓小平提「解放思想」,不过是「摘了『民主墙』和胡耀邦种下的桃子」。1977年12月,胡耀邦出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拉开了「大平反」的序幕;到了1978年11月,北京西单「民主墙」进入高潮,成为中国的海德公园,贴满了民众自发书写的大小字报,青年人更前往政治演讲,多种民间社团和民间刊物纷纷出现,议论政治经济,形成了「北京之春」。

吴国光指出,1979年3月,邓小平祭出「四项基本原则」和「安定团结」的大棒镇压了「民主墙」,并在全国逮捕民间活跃人士,「解放思想」从此戴上了紧箍咒。几年后,受益于胡耀邦平反而重回权位的中共老干部们联手把胡耀邦赶下台,最后死于冤屈,「解放思想」就这样成为历史的悲剧。

他表示,45年前的「解放思想」是从「大平反」开始、由「大平反」推动。如今,中共官方文件重新唱出「解放思想」高调前,人们可曾看到对709律师、「新公民运动」、「白纸运动」等一系列政治压迫的翻案吗?看到对民营企业家迫害的放松吗?能想像中共对六四事件的平反吗?

况且,45年前的「解放思想」,是与民间自发性、独立地发出政治声音直接联系在一起的,连中共元老叶剑英都说「西单民主墙体现了社会上的民主」。今天,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敢讲出「白纸运动体现了社会上的民主」这样的话吗?当局哪怕能稍稍放松对网路的严厉控制,让民众形成某种「网路民主墙」吗?

吴国光说,文革后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湖南省委正是全中国唯一不肯表态支持「思想解放」的领导机关,因为要坚决维护毛泽东的政治遗产。那试问今天的湖南省委,讲「思想解放」,是「从什么东西里面解放出来呢」?

他指出,马克思喜欢引用黑格尔说过的一句话:「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可以说都出现两次,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为闹剧出现」。而从中共建政到如今习近平当政,中国历史上这样的重复已经很多次了。

以人物而言,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以「毛泽东二世」自居,而毛是悲剧主角,习是闹剧主角;事件而言,1960年代的红卫兵造反是悲剧,当今的「小粉红」喧闹是闹剧;而毛泽东死后的「解放思想」终究成为一场悲剧,那么今天的「解放思想」,充其量只能是一场闹剧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