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实力来势汹汹 美国应多关注自身进步

▲ 欧盟12日宣布7月起将向中国大陆电动车加征关税,最高达到了38.1%。(图/CFP)

● 丁学文/金库资本管理合伙人兼总经理

现在这个世界,地缘政治的紧张还没有停歇,科技发展的对峙却愈演愈烈。

继5月14日,美国宣布对中国电动车提高进口关税,从25%一口气拉高到100%;6月12日,欧盟跟着宣布7月起将向中国大陆电动车加征关税,最高达到了38.1%。

20多年前,我们欢欣鼓舞的迎接「中国冲击」的到来,一波波便宜的中国货让我们乐开了怀;如今,历史似乎又要重演,中国的电动车开始席卷全球,攻城略地,但这次,它们不但逼得美国电动车龙头特斯拉节节败退,大西洋两岸的美国与欧洲更是再度祭出关税大旗,恨不得一股脑把中国电动车赶回老家去。

政府补贴、低价劣质,甚至什么窃取国家机密都挡不住中国电动车在全球的攻城掠地,为什么?

答案很简单,开过中国电动车的车主,除了感叹科技感爆棚,更重要的是性价比超乎预期。众所周知,电动车牵涉到了造车工艺、科技创新和能源发展,相较于西方世界的防堵与制裁,如果静下心来想想,会不会,会不会中国的科技、创新与制造早非昔日的吴下阿蒙,甚至已经日新月异,各方面的领先超过我们的想像?

中国科技业已非昔日的吴下阿蒙!

▲ 最新一期《经济学人》封面故事聚焦中国的科技实力。(图/撷取自《经济学人》封面)

最新一期《经济学人》封面故事聚焦中国的科技实力。在封面设计上,你会看见一个象征发明创新的电灯泡,不过,灯泡的中国红以及灯泡里面的中国五星标志告诉我们,这是中国的发明创新能力。果然,上面两排白色字体,大字写的是「The rise of Chinese science 中国科技的崛起。」小字则是「Welcome or worrying 应该欢迎还是担心?」

《经济学人》这次用了绪论第一篇、Briefing 专文、商业板块第三篇和科技板块专文四篇文章呼吁美国,如果想继续保持领先的地位,就不应该只把注意力放在压制中国。

确实,你如果问北京的共产党和美国鹰派人物有没有什么共识,我敢说那就是──「创新」,才是地缘政治、经济发展和军事优势保持优势的一个秘诀。

习近平满心希望科技发展可以帮助中国成功超越美国。华盛顿则想方设法透过关税和制裁,大力阻止中国的技术升级。

但,《经济学人》相信美国的战略不太可能奏效。Briefing专文花了很大篇幅举例说明中国的科技创新正以惊人速度快速推进。如果美国想继续保持领先,并从中国的科学研发中获得最大利益,最好不要把关注力只放在压制中国的狭隘角度,多关注自身的科技进步比较实在。

▲ 《经济学人》认为,如果美国想继续保持领先,最好多关注自身的科技进步比较实在。(图/记者蔡仪洁摄)

►►►思想可以无限大--喜欢这篇文章? 欢迎加入「云论粉丝团」看更多!

过去几个世纪,西方始终对中国科技嗤之以鼻,他们不相信中国拥有发明新事物的能力。过去几十年,随着中国快速的融入全球经济,但西方世界坚信它的快速发展依靠的是模仿和剽窃,根本谈不上真正的创新,甚至一口咬定中国的研究产出只不过是来自低品质的科学论文。

但,事实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中国的科学家进行的是一些全球最好的研究,特别是在化学、物理和材料科学方面。 与美国和欧盟相比,他们在著名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更多,而且发表的作品更多的被引用。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开展的前沿研究其实与麻省理工学院不相上下。

中国实验室拥有一些最先进的科学成就,从超级电脑、超高能量探测器到低温电子显微镜。或许这些进展还没有办法与欧美的最先进科学技术相媲美,但已经够令人刮目相看。事实上,中国现在拥有的丰富人才,许多是在西方学习或工作过后回国。而中国自己也培养了极其优秀的科技专家,据悉中国拥有的人工智慧顶尖人员数量已经是美国的两倍以上。

▲ 北京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开展的前沿研究其实与麻省理工学院不相上下。(图/CFP)

在商业创新方面,中国也让人佩服,它出口的电池和电动车不仅价格便宜,而且非常先进。华为甚至在备受打压后,虽然一度沈寂,但如今又重新站了起来,尽管它的收入目前只有Apple或MSFT的三分之一,但它在研发的支出已经与它们并驾齐驱。

当然,中国还不是全球科技真正意义上的强国。华为获得先进晶片的机会仍然有限,想要自给自足代价昂贵,另外,中国的国营企业非常僵化,大部分的研究支出都由国家主导。一些不怎么样的大学仍然所在多有,但这些低效率抵挡不住中国的积极推进科技成果。

这为美国带来了一个两难。随着更多的科技突破,中国正在第三世界展示自己的科技实力。例如,中国的农业专家成功让农民增加种植收益,中国制造的太阳能电池板成功在戈壁沙漠中正常运作,中国甚至在军事领域也发展迅速,像量子运算或高超音速武器都成功的获得提升。中国甚至致力于把科技实力转化成更大的经济和外交影响力。

▲ 敦煌戈壁中建了1万2000面定日镜反射太阳光,实现集热发电。(图/记者蔡仪洁翻摄)

美国应多关注自身进步 放大自己的优势

目前为止,美国一直专注于所谓的中国威胁,并试图透过制裁来压制中国,反而限制了像数据、人才和思想的流动。

这高估了美国可以压制中国科学发展的能力。华为早就在外国制裁的情况下取得了持续繁荣。

另一方面,它也低估了美国自身的科技成本——包括支撑其国家安全的科技能力。美国不应该效法中国的策略,而应该透过增强其成功特质来增强自己的创新优势。

美国的优点之一是开放性。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吸引着全球最聪明的人才,这个作法必须继续。禁止雇用中国研究人员的同时,也剥夺了美国宝贵的人才来源。由于共和党人对国家安全的担忧,邓小平和卡特在1970年代达成的一项加强学术合作的协议在今年3月只被勉强延长了六个月。事实上,即使在冷战最激烈的时期,美国和苏联科学家仍然在进行合作。

▲ 美国拥有全球最好的大学,政府机构和企业也仍然在不断创新。图为麻省理工学院。(图/达志影像/newscom)

美国的另一优势是充满活力的经济,最好的大学、政府机构和企业仍然在不断创新。但现在的美国科学家的时间大部份花在了官僚主义上,例如找到更快的方式拿到补贴。最后,美国不应该削弱自己的市场机制。 在中国,大部分研究经费来自国家; 在美国,民营部门的支出更大。 寻找和发展最佳创意的不应该依靠白宫的法令,而应该是由市场竞争驱动。

文章最后提及,专制政权掌控科技前沿当然令人担忧。但美国最不应该选择的是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像中国,反而应该是放大自己的优势。只有这样,科学发现和科技独创性,才能为大家带来真正需要的国家安全。

增进中西科学交流 对全世界都有益

如果撇开政治立场的针锋相对,你去问学术圈或是科学界,他们肯定希望目前的科学合作可以继续。为什么?事实上,尽管中国的科学产出大幅成长,但数据显示国际的合作也一直稳定成长20%左右,更重要的是,西方研究人员开始关注来自中国的科学突破,这是一个对全世界都有利的发展。

▲ 没有人敢保证中国的科技发展不会变得更强大。(图/取自pixabay)

去年发表在《Nature Human Behaviour》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数据显示,中国科学家引用西方论文的次数远远多于西方科学家,相对而言,西方科学家很少到中国访问、工作或学习,这剥夺了他们向中国科学家学习的机会。对希望进入西方实验室的中国学生和研究人员关上大门,对西方科学来说更是灾难性的。现在,很多中国研究人员是欧美顶尖大学基础科学系所的骨干。2022年,在美国工作的人工智慧顶尖研究人员中,来自中国的人数已经超过来自美国的人数。 西方的科学模式现在其实依靠的是大量来自海外的留学生来进行日常的研究室工作。

没有人敢保证中国的科技发展不会变得更强大。中国现在的不景气经济确实可能迫使中共放慢研究的支出,但如果中国与西方的科技界真的完全隔绝,所有的科学研究都会受到影响。现在看来OK,不代表将来也OK,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它的各种负面影响就会慢慢变得越来越清晰,其实,就像大禹治水,中国的科技实力其实已经很难打压防堵,与其使尽吃奶力气打压,不如找到合则两利的疏导办法,才能避免两败俱伤的最糟糕后果。

● 本文获授权,转载自《经济日报》。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好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