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业迎来深刻变革,燃油车“诺基亚时刻”已来?

中新经纬8月12日电 将时间往前追溯到1865年,一个年仅25岁的采矿工程师在芬兰小镇坦佩雷创办了一家木浆工厂。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在20世纪60年代,它开始涉足电子领域,奠定了日后在移动通信领域崛起的基础。

这家木浆工厂,是Nokia Ab,也就是诺基亚公司的前身。

之后的故事大家就都很熟悉了,在1992年宣布专注于电信业而逐渐剥离公司传统业务后,诺基亚逐步发展为全球最大的移动电话制造商,在功能机时代占据主导地位。到2009年,诺基亚仍以39%的手机市场份额雄踞世界第一。

一切从2010年开始有了一些变化——随着iPhone4等智能手机的问世,以及基于Android和iOS系统的智能生态系统迅速崛起,诺基亚未能及时把握市场趋势,错失转型良机。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2013年,诺基亚将手机业务出售给了微软。

从功能手机时代的霸主地位,到智能手机时代迅速陨落的戏剧性转折,2010年是个重要的分水岭,于是人们将2010年称为“诺基亚时刻”,以揭示技术迭代与市场变迁中企业兴衰的残酷现实。

马克·吐温说,历史不会重演,但总会有惊人的相似。如今十来年过去,当新能源已是大势所趋,从市场渗透率和趋势来看,燃油车的“诺基亚时刻”或正在到来:据乘联会统计,刚刚过去的7月,国内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达172.9万辆;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为87.9万辆,在乘用车市场零售渗透率高达50.84%,正式超越燃油车。

业内评价这一突破是“里程碑式”的,标志着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重要力量,中国汽车产业正迎来深刻变革。

新能源汽车的“50.84%”,比亚迪的“1/3”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长能如此迅猛,大家似乎都不惊讶。今年2月,比亚迪王传福预言新能源汽车发展将进一步提速,预计今年新能源汽车单月渗透率将超过50%。他认为,当前汽车产业变革已进入深水区,“新能源汽车发展只会越跑越快!”

时隔仅一个月,乘联会数据显示,4月上半月,国内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便首次突破了50%的关口;到5月的第三周(13日-19日),国内新能源乘用车上险量更是达到了16.8 万辆,新能源终端上险渗透率也首次突破50%,达到50.2%,进一步巩固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地位。

从4月的半月超越,到7月的整月超越,新能源汽车加速成为“主流市场”的格局已经形成。此时再回望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过程,前期的缓进,如从2005年到2015年用了10年的时间才突破1%,都是产业的蓄势。之后,渗透率从1%到5%,仅用了4年时间;又在2021至2023年间分别完成了10%、20%和30%的突破。

50%渗透率作为一个质的临界点,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站在一个全新发展阶段的起点。而来到这个起点,比亚迪功不可没——5月份推出的第五代DM技术,助力比亚迪销量再次冲高,在7月87.9万辆的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中,超过34万辆由比亚迪贡献,比例超过1/3。

业内预测,随着不同类别第五代DM技术新车的推出,比亚迪的销量还有望实现进一步的突破。再加上上汽、奇瑞,以及理想、问界、蔚来等中国汽车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持续发力,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地位将更加稳固。

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变革”的另一个核心指标是,新旧更迭与双面共生。简而言之,就是替代新品的市场渗透率急速攀升,而原有产品的市占率快速萎缩。投射到汽车行业,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大跨步发展的另一面,传统燃油车已然进入了发展的窘境。

以传统燃油车为主的日系车,如今在华每况愈下就是个明证。乘联会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3年,日系车在华市占率由24.1%到22.6%,再到17.0%,下滑趋势十分明显。最近的7月,日系品牌零售份额为12.9%,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在合资品牌阵营中,德系车与美系车品牌,也都出现下滑局面。

这种情况下,合资燃油车迎来了一场批量关店潮,对经销商网络造成了重大的冲击,也在消费者群体中引发了一场“权益地震”,交了钱拿不到车、售后服务无保障等侵犯消费者权益的问题瞬间被推向风口浪尖。

此外,在二手车市场,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等机构发布的数据,二手车市场及车型保值率整体呈现下滑趋势,其中燃油车下滑幅度尤为显著。这是因为随着新能源汽车在性能、使用成本等方面的逐渐优化,燃油车在二手车市场的竞争力逐渐减弱。新车市场的价格战和价格波动也直接影响了二手车市场的价格体系,一些曾经保值的燃油车型在二手车市场的价格大幅下跌,甚至出现了新车二手车价格倒挂的现象。

“诺基亚时刻”的背后,是技术代差形成的技术优势

在充满竞争与变化的时代,具有前进性的企业的一大特质就是,始终站在新技术带来的行业变革里思考问题。

这也是“诺基亚时刻”为商业社会带来的重要启示。如诺基亚在最终走下神坛之前经历了一段艰难应变的历程,传统燃油车行业现在也正面临着与当年诺基亚相似的挑战:技术迭代的压力、市场需求的快速转移以及政策环境的深刻变革。

若是换个角度看,这些恰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优势,是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取得突破性增长的原因。

当整个行业面临根本性的技术变革,发力技术创新首当其冲成为最实在的破局路径。公开数据显示,过去四年,中国主流汽车品牌的研发投入是四年之前的2.5倍。以比亚迪为例,2023年比亚迪全年的研发投入同比增长97%达到近400亿元,自宣布造车以来的累计研发支出已经超过了1400亿元。截至目前,比亚迪全球累计申请专利超过4.8万项、授权专利超过3万项,拥有超过10.28万名研发人员。

以比亚迪为代表的国产自主品牌在研发投入上的果决,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因此在动力、静谧性、智能化等方面,新能源汽车已经展现出了全面超越传统燃油车的卓越实力。尤其在动力系统上,先进的电动驱动技术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为丰富多样的驾驶体验。

近年来,随着电池能量密度的显著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实现了大幅跃升,充电时间也不断缩短,使得新能源汽车在使用便利性上也逐渐接近燃油车。此外,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新能源汽车增添了强大的竞争力。通过智能化技术,新能源汽车实现了更高效的能源利用、更精准的驾驶控制以及更便捷的车载互联功能,为用户带来更加舒适、安全和智能的出行体验。插混技术则让插电混动汽车集燃油、插电、增程、纯电动等功能于一体,突破了传统燃油车技术局限。

继续深究原因,在技术创新为新能源汽车打市场奠定坚实基础时,其发展离不开中国成熟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赋能和规模效应。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享有得天独厚的“生长沃土”,从丰富的电池原材料到精密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再到蓬勃发展的互联网生态,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共同推动着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向前。而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量的不断增加,规模效应逐渐显现,生产成本得以降低,则进一步提升了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从短期来看,更具激励性的支持力则来自政策的加码。7月,国家加大了乘用车报废更新的补贴力度,纯电插混等新能源汽车较常规燃油车补贴高出0.5万元,各地也相继出台与跟进相应政策措施,从基础设施建设、税收优惠等多个方面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提供了有力保障。

纵览汽车产业发展史,传统汽车强国的位置曾长期被德、美、日占据,多年来世界汽车销量榜首之位也只是在丰田和大众之间来回切换。这个局面终于在去年被撕开了裂缝——中国以491万辆的汽车出口量跻身全球第一汽车出口大国。

全面、系统、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创新技术、国家政策、智能科技等多重元素加持……一切积极信号都在将渴望增长且具备实力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指向全球。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汽车整车出口293.2万辆,同比增长25.3%。

与此同时,比亚迪携手吉利、长安、奇瑞及上汽,登上全球汽车集团TOP 20榜单;比亚迪更是闯入前十,成为中国汽车工业70年来首个进入前十的中国品牌。在最新发布的《财富》500强榜单上,比亚迪的位置还从2022年度的第436位跃升至2024年的第143位。

从产品出海、品牌出海,到通过在海外兴建工厂等措施实现中国汽车对于合资的技术反向输出,种种证据表明,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球化已成大势,并已经在全球市场形成了强劲的竞争力。

这次新能源渗透率50%的突破,为中国正迈向汽车强国再添一个强有力的证据,也将为中国汽车在国际市场上开拓更广阔的空间。而在这一过程中,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品牌,将关键时刻的选择权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努力,显然已经见到成效。(中新经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