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已经深陷货币幻觉之中
货币幻觉这个概念,由经济学家费雪于1928年提出。
它是指人们只对货币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而忽视其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理错觉。
这一概念的主要用途是用以描述货币政策的通货膨胀效应,意思是,在通膨下,名义收入增长是毫无意义的。
但是费雪忽视了货币幻觉适用的更多领域。
一个不超发货币的地方,不存在通货膨胀,那么货币幻觉就不存在吗?
一样存在。
比如,一个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小偷横行。小偷将一个人的货币通过盗窃的手段转移到另一个人的手上,那么,会发生什么?
将会有更多的人去生产防盗门,本应该生产衣服、家电的生产资源,将被转移到防盗设施的生产上去。
从而导致人们可消费的衣服、家电都减少了。不仅仅被盗的人受损失,还让整个社会的其他产品的生产量降低,全民受损。
小偷买衣服和家电,也将需要花更多的货币。
这时,小偷也有货币幻觉,在他盗窃之前,衣服是十块一件,他偷了一百块钱,以为可以买十件衣服,结果呢?由于衣服的生产量减少,导致衣服变成了二十一件,他只能买到五件衣服。
我们将这一场景,再一次放大。
假设每一个人的工资一发到手里,就必定被小偷偷走90%。每一个企业主的利润一到帐上,也马上被小偷偷走90%。
货币量没有变化,小偷们掌握了货币量的90%。
其结果是,所有可以用来投入生产的未来资本,都将被消灭。小偷不事生产,是一个纯消费者,他抢来货币,不会投资,只会消费。
于是,整个社会将不再有新增资本,生产力就此止步不前。
那么,小偷也将陷入永久的贫困当中。如果这一场景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不管一个人有多少货币资产,那么,他这辈子都用不上手机,用不上互联网。
没有新增资本,就不可能有更多的消费品出现。小偷即使拥有了庞大的货币量,也比2024年的人要穷得多。
所以,货币转移到另一个人手里,并不代表着这个人的财富就会有大量的增长,从长远来看,也不能让一个人变得越来越富。
请记住,货币永远只是一个交易媒介,他不是财富本身。
真实的财富很清楚,那就是消费品数量的增加。而消费品数量的增加,来源于资本品数量的增加(机器、厂房、写字楼、轮船、货车),也就是马克思说的生产资料,将货币从生产者手里抢走,就是抢走了未来的资本品,只会导致变穷。
中国的福利主义者们,只考虑公平二字。
他们缺乏经济学知识,他们以为,只要通过政府分配货币收入,就能让更穷的人变富起来。
这也是陷入了货币幻觉之中。
在这个问题上,他们还不如马克思。
马克思认为,生产资料被企业家掌握,不利于劳工,存在剥削。因此,要平均分配生产资料。马克思错的很严重,他不知道生产资料是为消费者服务的。但他起码知道,未来的生产力来源于生产资料。
而福利主义者们,则把货币当成了财富。
由政府来分配货币收入的结果,与小偷偷走企业家和更富有阶层的财产是一回事,不管是分给小偷一个人,还是分给全民,都是将未来的生产资料,当下分配给另一个人消费掉。
举一个最为简单的例子。
一个农民今年收获了一千斤粮食,他本计划是吃掉500斤(消费),另500斤销售掉,用于购买种子、化肥、农药,以希望明年能生产两千斤粮食,增加产出。他卖掉500斤粮食获得了1000元货币收入。
其他的农民只能生产300斤粮食。仅够温饱。
他们要求平均分配,于是将这个农民的1000元货币收入抢过来分配掉,其他的农民因此在当年一共增加了500斤粮食的消费。
但是,这个农民明年可以增加产量的能力也被消灭了。
社会总财富,停留在当下的水平,不会有新增的资本品(生产资料)出现,所有生产资本品(农药化肥)的企业,统统收缩规模,减少生产,因为他们的消费者(生产者)失去了购买力。
政府从企业征税,用于分配、用于自己投资,都会产生这一恶果,恶果的程度与税收的高低相匹配。
也即,那些福利主义者,打着公平分配的口号,其手段,却是要将自己送进生产力不断萎缩的未来。
这一问题,还涉及到米塞斯与罗斯巴德关于自然权利的争论。
米塞斯说,从长远来看,市场上所有人的利益是一致的,因此,只要理性知识传播足够多,那么,大多数人会在这种长期利益的驱使下,反对这种转移支付的福利主义。
但罗斯巴德不同意这个看法,他认为,长远是多久呢?人的时间偏好有长短,很多人就不在乎未来,因为长远是多远呢?很多人也不在意子女的将来,自己这一生过得爽就好了,哪管以后呢?大多数人依然可能基于短期(可能是几十年)利益,追求抢夺他人的财产。因此,他认为,能够阻止这种抢夺的,只有权利观念的树立。
我们再来做一个思想试验:
假设,今天突然宣布,取消中国所有退休老人(不论体制内、体制外)的退休待遇,一分钱都不发了,理由是,持续发下去,只不过是将未来的生产资料在当期消费掉,对年轻人和现在的孩子不公平,他们未来可以享受到的消费品,会在这种情况下不断减少。
你认为,这些退休老人会同意吗?
他们会为了未来孩子们的将来,放弃当下的收入吗?
在这一点上,我更支持罗斯巴德。
仅仅是基于功利主义的理性知识的传播,不足以阻止很多人抢劫他人的利益冲动,只有权利主义的法学观、伦理观的普及,才能建立通向繁荣社会的真正秩序。
人们可以在社会层面公开呼吁,要政府承担起民众的养老医疗住房生育成本 ,这句话的实质是,政府你去给我抢来别人的收入,让我可以活得爽一点。
因为政府不是一个生产机构,他要给A发钱,就必须向B征税,还得搭上一群征税人员的很高的费用支出。
所有公开呼吁福利的人,从来不谈代价。
他们有意识地忽略代价二字,忽略政府分配福利是从另一个人口袋里抢来的事实,他们也从来不说,福利收入应该从具体的哪些人口袋里去抢,因为只要忽略代价,就会有人称他为”良心家“。
要揭开他们的真面目,看清他们。他们就是指向了富人、企业家、收入更高的群体。所有的福利分配,都是指向要均分这一部分人的财产。
当下的中国,一个月薪五万的程序员,到手的工资,只有三万出头。而实际上公司对他的真实支出是六万。
这些人的税率已经达到了50%。
福利主义者的作为,与大街上抢钱的人在观念上毫无区别。
但在后果上,却天差地别。
抢别人的钱要坐牢,但在舆论上呼吁发福利,则可以收获赞美。即使产生了恶果,他们也说这与我何关?又不是我去征的税。
但,福利主义者不敢在小区群里说,”物业,你去把别墅区里人们的银行帐户找出来,按比例把钱发给我,因为我更穷,这些富人应该把钱分给我来治病、教育,消费。“
他也不敢在家族群里说,”二舅家儿子做生意赚了钱,他应该付我家孩子的教育费,我家父母的医疗费。“
他为什么不敢这么做?因为是基于权利的伦理观在阻止他。
而在社会舆论层面的呼吁,则可以掩盖这种罪恶感。他可以将这些抢劫行动美化成各种高大上的词汇,例如,企业责任,政府义务,救助穷人,公平正义等等。
他绝不敢对着他亲戚中赚到钱的企业家亲友说,你对我负有责任。
正是这些腐败名词,使得人们可以不断的呼吁抢夺税收分配,用于自己的消费。
固然,经济学可以告诉他,这依然是货币幻觉。
不断抢劫分配的后果,就是未来生产力的降低,但是,未来是什么时候?当下拿到的税款带来的收益,往往会在几年,甚至十几年内,都远超过未来生产力减少带来的损失。
老人们还能活多少岁?他们在意未来如何吗?
美国码头工人,通过长期的垄断地位,获得了远超美国普通人收入的水平,这种超额收益,他们持续了几十年,一个几乎不需要任何技能的工作,居然可以拿到20万美元一年的收入。
如果开放劳动力,让劳动力市场自由化,短期内,他们的实际收入将低于中国农民工,你说,纯基于利益,他们肯放手手里的垄断地位吗?
难!
所以,我认为传播经济学知识,和传播权利观念,是同等重要的。
经济学知识会告诉我们,人们的真实收入,不是货币收入,而是来源于生产的扩大,资本品的丰裕,最终让所有的消费品价格变得极低,让今天的奢侈品,变成明天的日用品。
让今天的汽车,在二十年后,变成一个月工资就能买一辆的价格。
这只有资本持续扩大,才能做得到。而分配财富,只会导致这一趋势被阻止。
同时,要用权利观念,阻止那些试图通过税收转移提高自己消费能力的高时间偏好者,要把他们象罪犯一样对待。
抢劫犯不就是时间偏好高吗?他们只追求当下的享受,根本不考虑未来,否则他们怎么敢抢劫呢?
如果不能在伦理层面批判这些人,社会舆论中,将出现大量的公开要求抢劫的声音,并美化这种行为。
请记住 ,要改变这一切,就必须将每一个福利主义者,都定性为抢劫犯。
在小区群里,如果有人提出他家穷,小区里更有钱的人应该出钱为他治病,小区群里一定骂这个人:你怎么不去抢呢?
在家族群里,提出要更富的亲戚为他出钱给了养老,也一定会被骂为无耻。
就算是亲兄妹,普通人都说不出口,让自己的兄弟姐妹来发钱给自己花。
但是,他们公开要求把陌生人的钱征来给自己花!
这不是无耻吗?
只有这样的伦理观念持续传播 ,才能让那些福利主义者一提到分配,就羞耻难当,就被很多人痛骂,这样的社会,才能变得正常起来。
经济学知识与要伦理学结合起来,杀伤力才足够大。
面对福利不均,真正追求自由的人只有一种呼吁,那就是减少福利,降低税收,让每一个人自负其责。
这些支持福利的人,将奥派叫作奥斯维辛派,叫社达主义者,他们完全错误,因为奥派反对福利分配的主张,才有利于所有人长久的未来,才能让社会的资本丰裕,让未来的消费品生产量越来越大,让未来的所谓穷人,都可以用一个月工资买得起汽车。
真正为穷人考虑的,为所谓的社会弱势群体考虑的,是奥派。
如若福利主义者当道,不过是当年的打土豪分田地,反复在历史上演。而这只会带来贫困和灾难。
福利主义者们,晚上睡觉摸着良心想一想,你试图抢劫别人钱财的行动,亏不亏心呢?你睡得着觉么?
你也有子孙后代,你当下的作为,正在将自己的未来,子孙的未来葬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