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信金融资产不良主业带动营收翻倍,高管详解三大领域风险化解
3月28日,更名后的中国中信金融资产(原中国华融)发布2023年业绩,公司在2023年实现扭亏为盈,在计提减估值约410亿元的基础上,实现归母净利润17.66亿元。
回归大不良主业
截至去年年末,公司资产总额为9681.0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1%,这也是2022年如期实现资产规模压降至万亿元以下目标之后,重新实现资产规模回升。同期,公司负债总额为9200.6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4%。
对于业绩扭亏为盈的主要原因,公司提到三点:一是深化业务协同,积极拓展市场,加强资产管理,叠加资本市场变化趋势较上年度有所改善,权益类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同比增加,对公司全年盈利有积极贡献;二是积极开展市场化债转股业务和特殊机遇投资业务,改善资产结构,优化资产配置;三是受经济环境和行业整体影响,为进一步夯实资产,本期确认了资产减值损失和公允价值变动损失410亿元,进一步奠定了未来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
对于新增资产减值损失和公允价值变动损失,29日下午的业绩会上,公司高管层表示,主要涉及收购重组类资产、收购处置类资产、其他债权资产等,主要考虑是受外部经济环境和行业整体影响,公司部分存量客户履约能力有所下降。管理层也强调,加入中信集团以来,新增投放的信用风险资产没有出现一笔不良。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中国中信金融资产收入增长明显,实现收入总额758亿元,同比增长105.2%。其中,作为主要收入和利润来源的不良资产经营分部,收入同比大幅增长110.8%,达到669.55亿元,对应税前利润144.09亿元,大增166.8%。
在回归大不良主业背景下,中国中信金融资产不良资产经营分部资产和收入占比分别提升至76.1%、88.4%,分别较上年提高0.4个和2.4个百分点。此前,在业务版图拓展过程中,该业务占比下降,2021年末时占比分别为51.9%、55.6%,目前主业转型效果明显。
同时,从结构来看,去年公司收购重组类不良债权资产有所下降,管理层表示,这是公司业务结构调整、资产组合优化的积极体现。“随着加快收购重组业务结构调整和模式优化,在新增投放的项目中,收购非金融机构不良债权并开展重组的传统业务大幅下降,而运用投行化手段、实施实质性重组的案例持续上升,其他不良资产业务投资业务余额增幅较大。”
所谓其他不良资产业务,主要包括围绕问题资产处置、问题项目盘活、问题企业重组和危机机构救助,依托私募基金、信托计划等金融产品,运用实质性重组手段,单独或者联合其他机构等多种方式对问题资产、问题项目、问题企业的资金、资产、人才、技术、管理等要素进行重新配置,实现帮助企业摆脱经营与财务困境、恢复生产经营能力和偿债能力、再造和提升企业价值。
三大重点领域风险化解
业绩发布会上,中国中信金融资产高管介绍了去年参与房地产、地方债、中小金融机构三大重点领域风险化解的情况。
一是中小银行风险化解方面,公司加强与地方政府、监管机构沟通合作,积极对接各地金融风险化解需求,通过参与风险金融机构清产核资、改革重组及助力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剥离处置等方式,参与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化解。2023年,公司共收购中小金融机构不良债权规模479.23亿元,同比增长75.11%, 其中城商行256.54亿元,农商行132.48亿元,农信社及农村合作银行90.22亿元。
另从财报来看,公司不良债权资产整体来源中,金融类不良资产来源占比提升,除中小金融机构外,去年大型商业银行、股份行不良资产收购成本占比超8成,较上年增加32.8个百分点。
二是房地产纾困方面,中信金融资产联合中信旗下子公司,通过投入增量、重整盘活、代管代建、封闭运营等措施,探索形成了中信特色的地产纾困模式,化解了一批房地产企业风险。通过盘活问题企业、问题项目,预计保障约4.5万套商品房按期交付,带动金融机构近600亿元存量项目实现复工复产,支付上游材料供应商欠款84亿元,兑付房地产企业发行理财产品45.6亿元。
三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方面,2023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一揽子化债”政策后,公司通过存量资产盘活、违约债券收购等方式,参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2023年共投放地方政府平台存量盘活类项目45个、规模200.90亿元,有力支持地方政府缓解债务压力。
目前,中国中信金融资产加入中信集团已有两年时间,并在今年1月完成了更名挂牌。业绩会上,公司高管再次强调了中信集团的协同力量,以房地产纾困为例,公司与中信银行、中信信托、中信城开、中信咨询、中信泰富地产、中信和业等集团兄弟子公司,为上海董家渡、上海亚龙、株洲华晨等项目实施了纾困。同时,公司高管层也强调了公司作为中信集团金融板块“最后一块拼图”的重要定位,未来将积极发挥其独特作用。
全面融入中信经营管理体系的同时,中国中信金融资产持续推进组织架构、选人用人等十项重点改革,精简人员、优化配置。据了解,去年公司总部前台部门占比增长了13.26%,经过出售金融牌照等,目前公司非金融子公司已从10家优化整合为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