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院调查: 6成输欧台厂 搞不懂欧盟CBAM的潜在冲击

台湾制造业对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对营业成本的影响,近6成回复「不清楚」」、「无法计算」。图/中经院《2023下半年台湾采购经理人营运展望调查》

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是全球落实永续气候议题的第一把政策武器,2023年10月开始试行,外国厂商出口至欧盟的产品得在2024年1月完成第一次产品碳排放量申报。中华经济研究院调查逾500家制造业的采购经理人,对于CBAM带来的营业成本、预期营业收入等项目,结果显示,6成的业者实际上「不清楚」、「无法计算」,中经院提醒,业者在这部份的回应令人担心,未来新制上路明明成本增加,却至今不了解会反映到营收层面。

国家发展委员会委托中华经济研究院每半年进行一次「台湾采购经理人营运展望调查」,执行迄今已迈入第11年,除了就制造业、非制造业的营收条件等进行调查,也会增加当前营运状况与总体经济议题,19日公布2023年下半年的最新调查结果,其中新增的一题正是「永续气候议题关注下减碳计划投入」。

中经院指出,全体制造业受访者约47.3%有销售产品至欧盟,且平均约有19.4%产品直接销至欧洲。 60.8%制造业回报其客户、品牌客户或产品之终端运用有销往欧盟。其中,46.9%制造业回报其客户或品牌厂商要求公司进行相关减碳调整措施,意即,来自上游或跨国公司的直接要求,是近5成台厂会注意到CBAM的主要因素。

此外,中经院调查,有销售产品至欧盟的业者中,「碳边境调整机制」各阶段申报步骤皆有近8成回报有规划评估或已采行,依步骤排序分别为「产品是否为CBAM管制项目」(75.6%)、「厘清产品碳含量的申报范畴」(81.3%)、「计算产品之碳排放量」(81.3%)和「申报资料之准备」(82.1%)。

此外,从产业别来看,中经院助研究员陈馨蕙指出,基础原物料和交通工具产业申报步骤的采行速度相对较快。有销售产品至欧盟的制造业者中6成业者不知道与不清楚对其成本与营收的影响,有27.6%预期「营业成本」将攀升,平均变化幅度为4.43%,约有5.7%业者预期「营业收入」将减少,「显示制造业目前对于执行永续减碳对营收与成本的效益不清楚,且仍认为主要是成本增加,还无法反映到营收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