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贸磋商 过程比结果重要
这轮磋商涉及到双方关心的广泛议题。双方团队在上轮技术层面磋商的基础上,重点就其中的贸易平衡、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保护、实施机制等议题以及中方关切问题进行了坦诚、具体、建设性的讨论,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明确了下一步磋商的时间表和路线图,2月中旬美方团队将赴华继续磋商。
通过这轮磋商的结果,我们可以解读出以下资讯:
首先,中美磋商团队牵头人重点交流了贸易平衡、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保护、实施机制等议题。双方高度重视并同意就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让问题进一步加强合作,这种合作将有利于推动中国高品质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2018年,中国研发强度达到2.15%,已经超过欧盟15国平均2.08%的水准。中国国东部发达省市,如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广东、浙江、山东的研发强度都已经超过OECD2.4%的平均水准。
这说明,中国东部发达地区已经进入科技创新驱动的动能转换阶段。而建立公平、规范、透明、高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让体系有利于推动中国整体的动能转换、结构转换和模式转换进程。
其次,结构性议题和剩余议题,如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保护、实施机制以及非关税壁垒、服务业、农业,还有中方关切议题的讨论难以在90天内完成。双方是否会达成共识,作出下一个90天的新磋商进程安排,取决于双方下一步各自目标和策略,这仅仅是第一个轮回的开始,毕竟,中美之间在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战略和安全等领域仍存在巨大分歧,中美之间的磋商和对抗会长期交互出现,但最终会从非理性对抗走向理性合作。
再者,「当务之急,就是要扎实办好自己的事。」王岐山副主席在达沃斯论坛也提出,「面对问题,中国的选择是坚定不移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从哪里入手办好自己的事呢?首先,推动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转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中美之间的战略博弈,关键是规则和制度上的较量。这既是中国最突出的短板和弱项,也是美国最强的优势和长项。历史上,规则和制度也曾是美国的短板和弱项。在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以后,美国仍用了60年左右时间补短板强弱项。
因此,在中美战略博弈过程中,推动规则、规制和法治等制度层面学习、借鉴、对接国际高标准模式,向美国学习,边斗边学,这是必修课和必经之路。其次,构建企业、市场、政府、社会协同发展的市场体系。
此外,中国产业体系正在从代工贴牌转向自主生产,从全球价值链低端转向全球价值链高端,从汗水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相当于从游击队到正规军脱胎换骨的转型。中美战略博弈和较量,是一个严峻考验,也是难得机遇,对中国而言,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不要浪费这个完成脱胎换骨转型的历史性机遇。(全文见中时新闻网)(作者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