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智库》新冠疫情启示两岸关系(郑剑)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令两岸关系雪上加霜,给人以严寒、严冬、极寒之感。(示意图/Shutterstock)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本应是缓和两岸政治关系的难得机遇,增进两岸民众情感的机会之窗,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的有利抓手。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其情形令人惋惜、痛惜,究竟原因何在?如果任目前的两岸关系线性坠落下去,将对台海局势发展和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产生什么样的长远影响?我们应该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还有机会挽救吗?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和反思的重大问题。

一、为政治考量台当局藉疫情加剧挑动两岸对立

众所周知,在以往两岸关系史上,两岸双方的重大自然灾害或人道危机,往往发挥着缓和、改善和推进两岸关系的正面作用。比如,天安门政治风波不久后的1991年5、6月间,大陆发生华东水灾,台湾当局捐了300万美元,到当年9月底,台湾社会捐款即高达7亿7千万元台币,慈济基金会由此在大陆家喻户晓;1999年7月9日,李登辉抛出「两国论」,9月21日台湾发生大地震,大陆对台捐款超过10亿元人民币,得到台湾社会普遍赞誉,那个时候没有人说这是「统战」;主张「台独」、推动「台独」的民进党即将下台的2008年5月12日,四川发生大地震,台湾各界捐款超过10亿人民币,感人的情形至今历历在目;2009年台湾发生「8·8」水灾,大陆各界捐款相当33.77多亿元台币;2010年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台湾同胞当年即捐款4500万元人民币,可谓雪中送炭。总的看,以往这类突发事件发生时,两岸关系若处于困难时期,双方相互帮助、同舟共济,会极大激发出中华民族情感,浓厚了感情连接,淡化了政治对立,有效缓和了两岸关系;两岸关系若处于发展时期,双方的感同身受、出手相挺,有效起到了添砖加瓦、升温加速作用,增进了互信,加深了认识,有力强化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的基础。

但是,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完全相反。两岸关系不仅没有因之而回暖,反而雪上加霜,给人以严寒、严冬、极寒之感,两岸竟然因之而累积愤怒、累积民粹、累积提前摊牌的能量。大陆武统的呼声为什么升高?大陆人民为什么要求实行更加强硬、直接、线性的对台政策?这其中,民进党当局要负主责,「台独」和「去中国化」教育要负重责,美国的挑拨离间要负大责,这其中,民进党蔡英文当局和「台独」分裂势力的胆大妄为,是要害所在。

疫情期间,民进党蔡英文当局顽固「以疫谋独」,推行「政治防疫」政策。一方面,他们惧怕被其挑拨已久的两岸对立因疫情的传统效应而峰回路转,惧怕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岛内政治势力趁势反击;另一方面,亦出于积极配合美国「以疫反华」「以疫制华」战略、借机向美国递「投名状」的需要,无端攻击中国大陆是新冠肺炎疫情源头、污蔑大陆对外对台援助抗疫为「疫苗外交」和「对台统战」、抹黑大陆研发疫苗「质量低劣」赶不上台湾自制「高端疫苗」、泼污大陆妨碍台湾抗疫「国际通道」、不惜强行施打日本的嗟来疫苗以坚拒大陆疫苗。民进党蔡英文当局还倒打一耙,自相矛盾地把疫情期间大陆针对民进党蔡英文当局的分裂行径所进行的反制行动,说成是不顾疫情中台湾民众感受的「霸道」作为。既然台湾疫情严重、民众水深火热,为什么还要自诩「抗疫模范生」,拒绝、抹黑大陆抗疫援助!凡此种种,民进党人的行径已经实实在在达到了罄竹难书的程度。实质上,一场新冠疫情已经被民进党操作成了「台独」愚民洗脑运动,加之长期「台独」和「去中国化」教育,越来越多的民众被持续误导,以致对大陆政府和人民的好感急速下降,敌意和仇视急速上升;对美日等外部势力「亲爱有加」,「爱意」和「亲近」同步放大。难道民进党人非要让台湾民众认为两岸必然兵戎相见甚至乐意为「台独」而战才能罢休!

7月4日,邱义仁在与陈水扁的对谈中,突然大讲「台独」不可行,美国不支持。美国政府藉力使力,给受到其错误信号误导的民进党当局泼冷水。7月6日,白宫印太事务协调官坎贝尔、国防部发言人柯比接连表态称,美国政府历来不支持「台湾独立」,拜登政府也坚持这个立场。一系列事实无疑表明,民进党人和蔡英文对「台独」不可行的实际情况,早就是心知肚明的。但是,这些民进党人为什么不给台湾同胞讲实情?为什么还要鼓动台湾同胞支持「台湾独立」?他们作为「政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哪里去了?这是政客、诈骗行径!直到今天,民进党蔡英文当局仍顽固使用招致14亿中国人愤怒的所谓「XX肺炎」这样的话语。这样的做派简直如同「泼皮牛二」一般,与地痞流氓无异了。对于牛二之流,只有手起刀落才能让其罢休。民进党和「台独」分裂势力这些行径映射到大陆方面,只会激起更强有力的回应。

令人忧心的是,台海形势如此发展下去,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战略与安全思维将日益凸显,成为影响两岸双方决策的更重要因素。一方面,民进党当局竭力向美国对华竞争战略体系靠拢,对美政策高于两岸政策,美国展开对华战略竞争,「以台制华」常态化,加大从战略和安全角度而非接触与合作角度思考处理对华关系的力度,调动台湾问题因素随动,台海战略与战略问题必然因之凸显;另方面,中国大陆不可能单方面和平发展,必然在战略与安全方面予以比以往更多关注,包括用更有力的手段遏制「台独」,必要时坚决果断处理台湾问题。大小两岸三方互动,加之其他外部因素随动,和平与发展大局、以和平发展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必然受到冲击。这将是两岸关系的大不幸,需要尽快地予以扭转。在这方面,海峡两岸的学者责无旁贷。如何让两岸关系回归务实、回归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让这代人的思考仍然能够不失理性务实,是个大问题。对台湾方面而言,关键是要认识到,对美国对华战略竞争要有客观理性的认识,见猎心喜、甘当棋子,试图借船出海、「倚美谋独」,必然头破血流、自取灭亡。

二、民进党当局应当认识到推动两岸反目成仇的危险

大陆方面何尝不曾把新冠肺炎疫情作为改善两岸关系的切入点来处理?在此期间,大陆方面围绕这个目标推出了一系列举措,比如提供防疫物资、疫情初期协助台胞返乡、灵活处理疫苗问题、无偿开放台胞施打疫苗、沟通台湾地区与世卫组织联系等等。假如民进党真正以台湾同胞生命健康为念、愿意如蔡英文所表态的那样改善两岸关系,疫情期间两岸实现同频共振本来没有任何障碍,共产党与民进党之间甚至有可能探索创新出一种新的互动模式,为疫情后时代开出两岸关系新路。至少,假如两岸双方都本着诚意善意和维护民众福祉处理相关问题,势必加深彼此了解,特别是对彼此底牌的了解;累积一些感情,特别是患难之情;增添一些信任,特别是对关键时刻彼此意图的信任。但遗憾的是,民进党蔡英文当局另有所谋、别有用心,逆市操作、居心叵测。

民进党蔡英文当局新冠肺炎疫情的政治和战略操作,调动了台湾岛内「去中国化」教育的累积效应,放大了两岸关系70余年包括1987年开放交流以来所累积的负能量遗产而非正能量因素,利用了美国对华政策调整对两岸关系的破坏效应,伤及了两岸关系大框架,这种伤害既是严重的,也是长远的。在民进党「大内宣」的误导下、岛内被毒化的政治气氛中,台湾民众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也很难知道新冠肺炎两岸关系的全部真相,海峡两岸「新冠肺炎一代」的历史记忆将留存下来,成为影响两岸关系新的病灶。

在这种氛围中,大陆方面的社会舆论难免被迫对如何应对、处理和解决台湾问题作出新的思考和判断。包括,两岸关系和平统一的基本面是否还存在?台湾民心是否还可以争取?发展两岸关系的正面举措是否还有必要、要否调整、收缩直至取消、重点投向和方式是否需要大变?解决台湾问题的阶段步骤是否应该重新考虑?统一以后台湾的治理问题是否需要纳入新的考虑因素?现在,大陆社会舆论中有一种强劲的声音,就是两岸统一已经不是可以放一放、缓一缓的问题了,而是形势比人强、统一倒逼机制起作用的问题了,越来越多的人「大有三十年太久,只争朝夕」之感。在越来越多的人的认知里面,台湾问题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一个实际起作用的巨大障碍和不能不搬开的绊脚石,不能任其被外部势力利用。换言之,尽快搬开这块绊脚石,将逐渐成为大陆社会共识、各方面一致主张。也就是说,民进党「挟美谋独」「以疫谋独」的每一个实际举措,台湾社会舆论对大陆的每一次规模化谩骂攻击,都会成为大陆各行各业、各方面民意向强硬、加速武统台湾方向聚拢的驱动因素或塑造事件。恶劣的政治容易冲淡美好的记忆,代之以新的仇视,推动两岸反目成仇。当两岸真正反目成仇的时候,当大众的情绪被强烈挑动起来的时候,政党和政治人物能够主导的空间就被大大压缩了。任何政治体制概莫能外。

如此重大的疫情百年难得一遇,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历史记忆会很深很久。民进党的所作所为,是在两岸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写入仇恨,对这样的政治势力和政治人物,必须予以严惩。民进党当局应该真正的认识到危险性,跟着美国走是没有前途的,是要受到历史性惩罚的。

三、两岸关系的启示与三个具体建议

无情的疫情给海峡两岸以难得机遇,有心的操作把机遇变成落井下石之窗。但是,两岸毕竟同属中华民族,毕竟有着血浓于水的民族情感,毕竟亦有互相帮扶的历史故事和现实需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海峡两岸之间也有感同身受、互帮互助的故事。2021年4月7日,一名台湾青年的冷冻骨髓,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输入一名江苏常州青年的体内,开创了台湾慈济骨髓库冷冻造血干细胞捐献大陆的先例。台湾那名男青年一定是知道并乐见他的骨髓的最终去向。在大陆疫情暴发初期最困难的时刻,台湾中华妇联总会第一时间向大陆捐赠防护衣、口罩、护目镜等防疫物资,上书「中华妇联总会(台北)向医护人员敬赠」 ……如果疫情期间海峡两岸发生的都是这样的故事,两岸关系何愁不春暖花开。两岸人民的相互帮助、台湾「沉默群体」的真实情感、防疫逻辑突破台湾当局封锁恫吓的艰难前行,与民进党和「台独」分裂势力的倒行逆施形成鲜明对比,给我们以启示。

1、海峡两岸是货真价实的命运共同体,和平合作才是共存共赢之道。两岸命运共同体是历史、文化、血缘、地缘以及经济、政治、安全等因素凝结而成的,既是一种现实结构、客观需要,也是一种道义准则、道德标准。越是面临特殊困难时刻,需要相互扶助的环境中,越是显示其存在感和可贵性。「台独」摆脱不了这个框架,尊重和维护这个框架,才是两岸人民福祉所在。依托两岸命运共同体,能抵御未来面临的任何自然和人为风险,台湾地区完全有条件利用两岸同属一国的现实、未来「一国两制」的特殊优越性,谋求利益最大化。反向操作不但不道德,也得不偿失,对中华民族、两岸人民利益损害极大,始作俑者是民族罪人。

2、「政治挂帅」可恶至极,要彻底摒弃「台独」思维。只有把两岸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才能确保两岸关系长治久安。也唯有如此,才能迎来两岸关系春暖花开。当前,台湾人民最大的福祉是疫苗、治病,生命高于一切。在这些民生诉求面前,政治操作、抹黑攻击、「台独」分裂、一党一己之私是会被审判的。民进党不可能永远执政。如果民进党真的长期执政了,那不正是证明舆论所指出的台湾政治体制正向着民进党所标榜的民主进步开倒车的说法坐实了,不正是证明民进党搞独裁统治是真命题吗!

3、两岸人民情感犹在,不是猖獗的「台独」可以扑灭的。这些剩余、沉潜、被压抑的情感之火,历经如此考验依然顽强不灭,更值得两岸人民珍惜,更值得统一后的中国大书特书。无论台湾问题最终如何解决,未来的台湾必定有长期反对「台独」、支持统一、与民进党和「台独」分裂势力作斗争的台湾同胞应有位置。大陆人民不会忘记四川大地震、华东水灾中台湾同胞的援助之手,大陆通过各种可行方式协助台湾同胞抗击疫情的壮举也得到台湾不少人的赞叹。台湾还是有另一部分民众和政治人物,希望两岸相互帮助,对民进党倒行逆施深恶痛绝。这一点,大陆方面也是清清楚楚的。

4、台湾的在野势力、民间「沉默的群体」要进一步负起责任来,更鲜明表达自己的立场。如果「沉默的群体」一直沉默下去,台湾内部的民粹和极端倾向会进一步加剧,外界的观感就会以为台湾人都是一个想法,两岸渐行渐远的对立情绪会进一步加深,台湾当局推进「台独」的步伐会不断加快,两岸提前摊牌的可能性就会增大。相信这样的趋势未必符合多数台湾民众的真实想法,更有违台湾民众的实际利益。台湾的有关势力要登高望远,胸怀全局。特别打破一种迷思,即以为目前的态势已经不可逆转,只有顺着民进党的大方向走下去,才能争取选民。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期,台湾岛内也有类似一种认识,就是随着冷战结束、中国大陆天安门风波,美国对华政策出现颠覆性变化。台湾应当抓住机遇,搭上美国政策调整的列车,实现实质「台独」。李登辉遂逐步推动分裂路线,一直发展到访问美国,直接挑战两岸关系和中美关系底线。中国大陆实施有力反击,包括进行大规模军事部署调整和联合演习、导弹射击,最终催生了美国「三不政策」(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一中一台」「两个中国」,不支持台湾加入必须由主权国家才能参加的国际组织)。时下中美关系固然紧张,但紧张的背后是妥协和分寸的拿捏,大国竞争往往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台湾作为一个棋子,不要指望美国的支持会坚如磐石。7月6日坎贝尔、柯比不支持「台独」的放话,不啻给民进党蔡英文当局一记闷棍。这样的事情以后还会发生。

5、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结构框架业已受到重创,及时止损回调仍是两岸双赢之道。民进党蔡英文执政以来,政治上推出「中华民国台湾」新的定位和核心话语、经济上推动「脱陆入美」、教育上完成分裂建构、社会上激发「反中」民粹、国际上联美谋求「实独」,长此以往、日积月累,假如台湾当局不及时回调,今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体系将面临解构风险,代之以冷战、热战结构。态势发展到一定程度,大陆将被迫放弃和平统一政策,转而全力武力统一、加快统一,长痛不如短痛。没有人希望两岸关系走到这一步,如果不想走到这一步就要从今天做起。稳定两岸关系,维护和平发展大局,根本的一条是改变思路,把握两岸在可预计的将来必然统一的大势走向,思考问题处理问题。本着发展两岸关系的目的,抓住新冠肺炎的难得机遇,利用美国发起对华战略竞争的反向操作,稳定台海局势,调动美国日本,谋求两岸共同利益最大化。要从有效弥合两岸人民的情感做起,从恢复发展两岸全方位交流做起,从持续建构两岸互补的国际竞争经济合作体系做起,进而破解两岸政治难题,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机制,推进两岸关系融合发展。

最后,就如何挽救这个疫情下两岸关系危局提三个具体建议:一个是台湾当局改变思路,以抗疫为重,真正爱台湾人民,不是误导台湾民众跟着走;二是台湾当局与美日保持一定距离,转而谋求两岸关系、台海和平稳定的长久之道;三是两岸就医疗合作问题进行技术层面对话,形成导向,不掺杂任何政治要素。(作者为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台湾研究会理事)

(本文授权中时新闻网刊登,原刊于中评社刊发、中评智库主办的《中国评论》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