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卓马纯摄影 凝视日常断片
巴黎猎影 日本艺术家中平卓马1971年参加巴黎青年双年展时,将漫步巴黎街头拍摄的照片冲洗出来,拼组在展墙上,成为1970年代最重要的代表作《循环:日期、场所、行为》。图为《循环》于亦安画廊台北展出现场。(亦安画廊台北提供)
2015年逝世的日本摄影家中平卓马,为少见同时拥有摄影论述、理论建构、摄影实践三种能力的摄影家,1968年他与同好共同创办的摄影同人志《Provoke挑衅》,为今日欧美世界研究日本当代摄影的起始点。亦安画廊台北现举办「中平卓马展」,展出少数仅存的早期作品《循环:日期、场所、行为》及其他彩色照片。
理论、摄影 他都在行
「中平卓马展」是台湾第一次策画中平个展,展品来自休士顿美术馆、东京森美术馆展出过的作品,其中,1971年《循环:日期、场所、行为》是在台首次展出。1970年《挑衅》解散之后,中平也推翻自己该时期思想,重新追寻摄影存在的意义,《循环》便是揭开下一阶段的重要代表作,当1973年他几乎烧尽早期的照片和底片,《循环》是唯一遗留下来的早期重要代表作,重要性不言可谕。
《挑衅》由中平、高梨丰、多木浩二等人发起创办,森山大道随后于第二期加入,《挑衅》认为摄影并非传达资讯或是解答的媒体,而是追求真实的质问。
摄影如图鉴 排除情绪
亦安画廊台北负责人黄亚纪表示,中平、森山在此时期创造粗劣、摇晃、失焦的影像风格,带给日本摄影界极大的冲击,但也「很快因图像消费和媒体传递而遭受模仿与神化,让中平想要完全推翻它,他提到『悲哀兮兮的』猫咪图鉴并不存在」,亦即影像应如「图鉴」排除情绪,并明快指示出对象,但又不是被「事物本身应有的样态」呈现出来,「这就是后来他所追求的摄影方向。」
1973年中平烧毁早期照片,也出版摄影评论集《为何是植物图鉴》阐述新观点,推翻自己《挑衅》时期的风格。
推翻前期思想 影像更纯粹
《循环》是1971年参加巴黎青年双年展所作。中平在巴黎街道拍照,晚上迅速冲洗底片与照片,隔天黏在展墙上,一星期后,展墙被600张照片覆盖。《循环》中平将摄影转化为表演艺术,他拒绝从个人立场来描绘世界,认为影像不过是现实的残渣,「《循环》影响日本当代艺术与摄影的连结」。
《为何是植物图鉴》后,中平经历黑白和彩色交杂的阶段。1977年中平因酒精中毒造成记忆与认知丧失,休养后复出拍摄自己喜欢的主题,像是火、水、鸟、兽、树、花、猫,1993年后专注创作彩色照片,将包围他的日常作为凝视的断片,并像图鉴般出现明晰轮廓与色彩,是极端客观且纯粹的影像,也就是他体认「摄影的本质并非表现而是记录」的极致。「中平卓马展」展至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