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校长王树新:培育新质生产力 构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

来源: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

重庆大学校长王树新4月29日在北京举办的2024世界数字健康论坛对话环节中,围绕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积极构建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推进健康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展开互动交流。王树新详细介绍了学校在新医科教育方面的改革和创新举措。他强调,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和引导学生的自我发展之路。重庆大学着力打造适应新时代的医学教育体系,在医学教育中采取了“4+1+4”的培养模式,即大类招生、通识教育、本研贯通和临床实践,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增强通识教育的厚度,拓展医学教育的宽度,提升临床研究的高度。在科技创新和医工融合方面,王树新以自身的手术机器人研究为例,阐述了人才对医学科技进步的推动作用。他强调,培育新质生产力,教育、科技和人才必须一体推进。关于医工融合,王树新认为,要做到目标、队伍、资源、绩效四个方面的融合,只有“人-事-绩-效”实现真交叉、真融合,医工交叉、医理交叉,才能真正实现融合创新,培养具备学科交叉能力的新型研究人才和临床医学人才,推动医学高质量发展。

分析认为,王树新之所以强调培育新质生产力,并构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可能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新质生产力涵盖了知识、技术、人才等要素,这些要素的市场价值日益凸显,对于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重庆大学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通过培育新质生产力,重庆大学能够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二是人工智能的战略地位。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对于提升国家科技实力和产业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构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是重庆大学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的重要举措。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需要与其他学科领域进行深度融合,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重庆大学通过构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旨在培养具备跨学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具体举措与实践。重庆大学以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强化自身特色优势为导向,优化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培养层次和规模结构。通过建设国家与社会发展急需的学科专业,如智能制造工程、智能感知工程等,适应新时代的迫切需要。重庆大学在医学教育中采取了“4+1+4”的培养模式,提升临床研究的高度。

四是加强科研与产业融合。重庆大学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建研发平台等方式,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同时,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因此,王树新校长强调培育新质生产力并构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是基于对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科技发展趋势的深刻认识。通过这一举措的实施,重庆大学将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王树新,1966年9月出生,男,专用机械设计与制造专家,河北阳原人。1994年毕业于天津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重庆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兼任天津大学机构理论与装备设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高端装备机构理论与技术基础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负责人。长期从事柔性机构系统及其在海洋装备、医疗装备、制造装备中的工程应用研究。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重庆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1998年获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1年成为“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22年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涵盖理、工、经、管、法、文、史、哲、医、教育、艺术、交叉学科12个学科门类。设7个学部35个学院,以及8所附属医院。按照“强化工科、夯实理科、振兴文科、繁荣社科、拓展医科、提升信科、推动交叉”的思路,坚持学科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特色发展,健全适应科技高速变革的学科优化布局机制以及适宜产生未来引领学科的体制机制,建立一流的学科公共服务平台支撑体系,着力构建一流学科生态。面向未来,重庆大学秉承“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的办学宗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奋力谱写学校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简称:高校联盟)是由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东北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重庆邮电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曲阜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海豚大数据科技等全国54家高校、企业共同发起,于2018年5月26日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正式成立。迄今为止,联盟发展会员300多家, 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联盟由一批积极投身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教育事业的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自愿组成的公益性、全国性学术交流服务平台。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良、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担任联盟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担任联盟理事长。联盟工作接受工信部、国家网信办等政府部门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联盟主要工作是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加盟微信13651193492)

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

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全称是“山西省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是经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管理委员会批准,于2023年10月在太原成立的第一批专业研究人工智能、赋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独立法人组织。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依托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及理事会资源,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发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的系列文件精神和工作计划,将研究院打造成为山西省发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的示范应用推广平台,同时面向全国开展人工智能业务。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担任,院长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焦李成担任。研究院内设AI产业学院共建中心、实训实习就业中心、实验室建设中心、专家智库等6个职能部门。欢迎加入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专家智库,共同赋能高校AI人才培养及产教融合事业发展。

高校区块链专委会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区块链专委会(简称:高校区块链专委会),是由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郑州大学、贵州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山西农业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陕西师范大学、中国网安、海豚大数据科技等全国40多家高校、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于2019年12月7日在广东省佛山市正式成立。目前发展高校及企业会员70多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陈纯担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名誉顾问;福州大学教授蔡维德、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主任斯雪明教授、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狄刚担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名誉主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区块链中心主任陈钟教授担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主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主要工作是促进高校区块链教育,为高校区块链专业建设及学科发展提供专家咨询服务。

高校元宇宙专委会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元宇宙专业委员会(简称:高校元宇宙专委会),是由清华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汕头大学、河北金融学院、保定市元宇宙协会、英伟达中国、海尔衣联网研究院、海豚大数据科技(天津)有限公司等全国20多所高校、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于2022年11月5日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软件与虚拟现实领域专家赵沁平担任高校元宇宙专委会名誉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名誉院长、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高级顾问李伯虎担任高校元宇宙专委会名誉主任;清华大学信息国研中心可信软件和大数据部常务副主任邢春晓担任高校元宇宙专委会主任委员。目前已发展高校及企业会员30多家。高校元宇宙专委会主要工作是促进高校元宇宙教育、加强校企合作、推动元宇宙专业建设及学科发展,为元宇宙教育教学提供专家咨询服务。

高校数字经济专委会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简称:高校数字经济专委会),是由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北京印刷学院、西藏民族大学、河北金融学院、重庆财经学院、苏州城市学院、北京中关村软件园、百度、海豚大数据科技等全国60多家高校、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于2024年1月12日在北京正式成立。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姜旭平、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赖茂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姜奇平、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吕本富担任高校数字经济专委会主任委员。高校数字经济专委会主要工作是促进高校数字经济专业建设及学科发展,推动产学研合作,为高校数字经济专业教育教学提供专家咨询服务。

说明:转载文章和图片均来自公开网络,推送文章除非无法确认,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精彩文章(单击就可查看):

. 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