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导游人才培养新体系
近年来,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立足于全域旅游全面兴起,以复合型导游人才培养为牵引,以促进人才链与创新链、教育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为目标,构建“联盟驱动、跨界融通、技能迭代”的导游人才培养新体系。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导游专业成立于1984年,招生规模每年都在500人以上,学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特别是2010年以来,学院积极探索“课证融合”“赛教学一体”和“产教融合、双元育人”等一系列“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形成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育人之路。一是不断完善校、政、行、企四方共育人才新机制。导游专业以“开放式校企联盟”为驱动,构建政府支持、行业指导、校企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与浙江省内各地市县建立校地合作工作站,与行业指导机构建立专业建设和促进就业联合体,与企业建立专业共建、人才共培、师资共享、基地共建机制。二是构建跨界融通的专业课程新体系。按照导游技能进阶的培养要求,设置了综合素养、基础能力、专项能力、综合能力和岗位能力五大课程模块。教师按模块进行教学,学生按方向选修课程,使课程内容与职业需求和标准有机融合,实现了培养目标清晰、市场适销对路、企业用人满意的目标。三是形成多维立体的实践教学模式。依照导游岗位能力迭代对学生进行多岗递进、循环训练的要求,确立“多岗递进”实践教学模式。校政企协同共建名师名导工作坊,与阿里飞猪旅行合作共建实训中心,与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建智慧旅游体验中心和文旅大数据中心等。通过平台建设和模式创新,为技术赋能、跨界融通的复合型导游人才培养提供实践教学新范式。四是开展多元融合的跨界培养改革。根据导游服务向深度体验式导游、智能化导游、全链式管家服务、智慧化旅行管理、定制化产品设计的转型升级,对接导游陪同讲解、旅游策划营销、旅行管家服务、智慧旅游服务与管理等岗位要求,以专业共性为基础,以导游专业为核心,融合景区服务与管理和旅游电子商务专业要素,为培养适应旅游全域化、服务全链式的研学型、管家型、智慧型新导游人才找到了新路子。
近年来,旅游消费进入个性化、网络化、智能化新时代,随着红色旅游、研学旅游、生态旅游等新客体和新业态的涌现,观光游正向体验游、自助游、深度游并存发展,导游服务向两端延伸,满足旅游者出行的全链式服务已成为市场刚需。一是打破传统,强化理念创新。在文化与旅游融合、“互联网+”“旅游+”背景下,随着旅游消费方式、旅游客体和业态的颠覆性变化,导游职能也发生了蜕变。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提出导游人才跨界培养的理念,导游专业整合相关专业技能要素,打破传统导游职业边界,探索文化技术赋能、跨界融合的导游人才培养路径。二是对接产业,实现体系创新。对接产业需求变化,强化人文素养和劳动素养,注重文化和旅游融合、人文和科技融合,构建知识体系和技能迭代相对应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产教深度融合,校、政、企共建实践教学创新平台,形成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使教学课堂与生产场所有效对接,使课程内容与职业需求和标准有机融合。三是重构机制,开展平台创新。率先在全国建立专业层面的校、政、行、企协同育人机制。组建了校、政、行、企四方协同的“开放式职教联盟”,形成了政府支持,学校与行业、企业三元发力、三向整合的深度融合人才供需共同体。学校与行业企业间的动态对接,驱使专业人才培养更贴近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
通过建立校、政、行、企四方共育人才机制,解决了校企合作动力不足问题;通过改进课程体系,解决了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需求脱节问题,破解了学生就业面窄、岗位迁移能力弱的问题;通过多元化、立体化实践平台创建和实践教学模式创新,解决了实践环境虚拟化、碎片化、效率低、共享性差的问题。
自开办导游专业以来,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培养导游专业人才近万名,为社会培训导游近5万名。导游专业被列入国家示范(骨干)校重点专业、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旅游类示范专业点。2019年,导游专业群被列入国家“双高计划”建设项目;所主持完成的《旅游专业(旅行社)学生实习指引》《导游专业建设规范》《旅行社实习规范》《导游等级划分与评定》等,为全国同类专业建设提供了指南,在同类专业院校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同时,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充分发挥联盟在加强专业群建设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进一步加强产教融合生态链和校企深度合作机制建设,不断深化产业学院的探索实践,实施“1+X”证书制度,有力推进“三教”改革和现代学徒制试点,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拓展国际化教学视域,为打造人才培养质量一流、服务能力一流、国际影响一流的中国导游人才培养高地和产教融合样板地夯实基础。
(作者系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