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西南海岸觀測站揭牌 聚焦七股潟湖漁村研究

国立中山大学「长期社会生态核心观测站」今天揭牌,中山大学表示,这是全国唯一聚焦「西南海岸」的观测站,未来将针对七股地区潟湖生态系统与渔村社区发展全面研究,供政府永续政策参考。

国科会携手中山大学成立全国唯一聚焦「西南海岸」的长期社会生态核心观测站,未来将针对七股地区潟湖生态系统与渔村社区发展,包括渔业资源、环境变化、土地利用及社会结构等,进行全面性现场监测、资料盘点及分析。

中山大学今天发布新闻稿指出,此观测站由中山大学海洋科学院海洋科学系成立,未来将针对地方议题,评估人类活动及气候变迁对生态及社会的影响,以供政府制定永续发展的政策方针。

长期社会生态核心观测站(LTSER)西南海岸站计划主持人、中山大学海洋科学系特聘教授陈孟仙指出,西南海岸作为台湾沿近海养殖渔业要地,因时代变迁快速,近半世纪七股地区渔民主要生计养殖渔业,面临重大变革与冲击。

陈孟仙举例,调查环境生态项目有七股潟湖水质、底质及渔捞生物,还有海岸变迁的遥测资料,社会科学的方法为透过利害关系人访谈及问卷调查,以了解七股地区潟湖生态系统与渔村社区发展的健康情形。

团队表示,未来将建置监测资料共享资料库及网站,串联国内外LTSER各站间的横向分析及合作,让公民团体参与关注,吸引国家单位及学术研究资源投入,产生出集体共识,找出永续发展的政策方针。

中山大学校长郑英耀表示,每个地区的生态系统均有其独特环境条件,所面临的自然环境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不同;台湾各地社会生态系统的特性及所面临的问题多样且复杂,因此亟需在地的社会生态监测网络,才能对台湾独特且重要的社会生态系统有较完整了解。

中山大学表示,国科会推动长期社会生态系统监测站迈入第4年,西南海岸站为台湾6个长期社会生态系统监测站之一;过去依序成立翡翠站、彰化站、绿岛站、花莲站、原民站及中山大学主导的西南海岸站共6个核心观测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