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首座气胶科学研究中心 中山大学揭牌

中山大学成立亚洲第1个气胶科学研究中心。(曹明正摄)

亚洲第1个「气胶科学研究中心」17日在中山大学揭牌成立,中心主任王家探究细悬浮微粒(PM2.5)发现,当空气中一些有机质细悬浮微粒与小水滴相溶时,其价电子能级结构及氧化还原特性会随着其所处酸碱度而改变,对人体环境将有不同程度影响,这项重大研究成果也登上国际知名《物理化学期刊》。

PM2.5正式学术名称是「气胶」,PM2.5则泛指气动粒径小于2.5微米的气胶细悬浮微粒。中山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王家蓁透过本土开发的高解析度气胶紫外光光电子光谱,解析出大气云层中的小水滴表层内层更为酸性,并进一步研究与PM2.5如何作用。

她发现,当空气中的一些有机物质细悬浮微粒,如环境中常见的苯酚类物质与小水滴接触并相溶混合时,其价电子能级结构及氧化还原特性会随着其所处酸碱度而改变,对人体及环境恐造成不同程度影响。

研发成果今年1月登上物理化学领域指标性的《物理化学期刊》(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王家蓁举例,两个PM2.5浓度相同城市,因着细悬浮微粒来源及成分不同,两城市居民引发呼吸道或心血管疾病机率也可能存有极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