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无症状可能透过气胶传播」 中山大学研究登《科学》期刊

气胶传播可能为新冠无症状患者传染途径中山大学跨国合作专文获Science刊登。(图/中山大学提供)

记者许宥孺/高雄报导

新冠肺炎无症状患者可能透过气胶传播病毒!国立中山大学气胶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王家蓁与跨国学者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能够以极细微的气胶悬浮微粒液滴形式空气中传播,特别是无症状患者在不知染病、且未配戴任何防护口罩或防护措施下,可能使气胶传播成为主要感染途径,而这项研究专文日前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Science》。

国立中山大学气胶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王家蓁表示,过去世人认为,仅有当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所产生飞沫有导致传染的风险。但其实人们平时讲话唱歌、咳嗽,甚至仅是单纯地呼吸,就会释放出许多大小在1微米以下的气胶微小液滴。当COVID-19患者的呼吸道或肺部含有SARS-CoV-2时,这些病毒即可随着呼气气胶释放到环境中。这些含有病毒的气胶,如果在保有感染力情况下被他人经由呼吸摄入呼吸道或肺部,即可能使病毒在新的宿主体内复制,并导致感染发病。

王家蓁同时指出,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安全社交距离,是根据患者咳嗽或打喷嚏产生的飞沫估算而得。回溯其历史渊源,这类飞沫的粒径大小主要是根据在1930年代W. F. Wells等人的量测而得。然而在90年前的时空背景下,量测设备技术不够先进,灵敏度尚不足以测得1微米以下的气胶微粒。

随着时代演进,量测微米与奈米尺度等微细颗粒的技术日臻进步成熟,最近20年间实验所量测的呼气气胶,皆一致性地指出,其大小以1微米以下的微小气胶占最大多数。当含有病毒的微细气胶,一旦经由患者呼气释放到环境中后,不仅能够在空气中悬浮更长的时间,也因而更可能传播到比WHO目前所建议的安全社交距离更远的距离。

3位气胶和传染病专家在此次发表于《Science》的专文中即指出,对于一颗粒径100微米的飞沫,从8英尺的高度降落至地面仅需4.6秒,但对于一颗粒径仅1微米的气胶,从同样高度降到地面却需要12.4小时之久。新近的研究已经发现含有SARS-CoV-2的气胶可以在空气中存活至少16小时。这些粒径更小的病毒气胶,一旦被吸入人体内之后,也可能进入到人体肺部更深处导致感染。

此次于Science刊登的专文中也提到,病毒气胶的传播,在不知染病的无症状感染者,以及周遭他人(可能宿主)皆未配戴任何防护口罩或防护措施下,将导致最高传染风险;特别是当其处于一区域性密闭或半密闭、且通风不佳的空间中,并有高浓度的悬浮病毒气胶时。反之,在感染者与健康未感染者皆配戴口罩防护的情况下,则可将感染风险降到最低。另外文中亦提及在空气污染较严重的地区,病毒亦可能「搭便车」附著于原已悬浮于空气中的人为污染气胶传播,加速其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