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研究 荣登国际环科期刊

国立中山大学海洋科学系全球之先,证实海洋生物野外环境会摄取并积累超细悬浮微粒(PM1),研究结果荣登国际环境科技权威顶尖期刊。(国立中山大学提供/袁庭尧高雄传真)

国立中山大学海洋科学系研究团队证实海洋生物会摄取并积累超细悬浮微粒(PM1),还能透过生殖转移给下一代,重大发现荣登国际环境科技权威顶尖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为空气污染物对海洋影响的相关研究开启全新视野

海洋科学系教授刘莉莲与研究团队耗时8年,在冲绳海槽尾端龟山岛海域进行研究,发现生长当地浅海热泉海葵标本中出现许多从未见过的黑色粒状物。经过详细切片显微镜观察,还动用考古学研究常用的「碳─14定年法」鉴定,发现黑颗粒中含有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超细悬浮微粒(PM1)。

研究团队更发现,当地潮间带到1000公尺深海域的海葵,体内都有PM1累积现象,海葵还会从上一代继承污染物,PM1浓度高时甚至肉眼可见黑色、棕色绿色等明显沈淀。研究团队怀疑,PM1的生物积累效应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及有机汞等环境荷尔蒙类似。

刘莉莲表示,PM1比PM2.5更微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更大。悬浮微粒进入海洋生物的研究稀少,中山团队的研究结果证实海洋生物在野外环境会摄取并积累空污微粒,更突破了以往无法直接、快速取出累积在生物体内悬浮微粒的困境,为研究悬浮微粒物理化学特性分析、悬浮微粒在自然环境中的宿命及其对环境与生物健康影响相关议题带来新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