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会导致肝肾中毒 中山大与长庚研究登国际期刊

国立中山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携手高雄长庚医院研究发现,在高雄冬季空品不佳下呼吸5周所吸入的PM2.5浓度,就足以导致肝脏、肾脏的毒性,2篇研究成果双双登上国际顶尖期刊。(国立中山大学提供/袁庭尧高雄传真)

最新科学证据指出,空污可能导致肝、肾中毒!国立中山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特聘教授兼所长袁中新携手高雄长庚医院急诊医学科主治医师郑富仁,采集高雄临海工业区细悬浮微粒PM2.5进行小鼠实验,发现在高雄冬季空品不佳下呼吸5周所吸入的PM2.5浓度,就足以导致肝脏、肾脏的毒性,2篇研究成果双双登上国际顶尖期刊。

PM2.5已被许多研究证实对肺部和心脏造成危害,研究团队为了采集PM2.5,在临海工业区放置4台PM2.5采样器,连续运作1个月才采集足量。接着,分析出PM2.5「水溶性萃取物」中含钛、钒、镍、铅及硫酸盐、硝酸盐等重金属及离子成份,而「微粒成分」含有有机碳、元素碳、重金属和其他有机化合物。

研究团队再把水溶性萃取物和残留微粒,分别经由气管灌注到5组实验小鼠肺部麻醉暴露10次,观测PM2.5对肝脏、肾脏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不管是水溶性萃取物或残留微粒,均会导致肝功能指数上升与早期肾脏病变。

郑富仁表示,肝与肾都是处理外来毒素的器官,微粒会使小鼠肝脏白血球浸润、发炎反应增加,而水溶性萃取物则会导致肝脏不正常增生反应,两者机转不同,证实PM2.5是一个复合化合物,不同成分造成不同的健康危害,但均会导致肝毒性。肾脏方面,无论水溶性萃取物或微粒,都会出现发炎增生反应和早期肾脏病变,推测PM2.5会造成肾脏调控失能,血压上升,进而影响心血管收缩,可作为未来医学应用的参考依据。

袁中新强调,研究中所采用的暴露剂量,和正常小鼠在高雄冬天所吸入的PM2.5量(44微克)差不多,就已能观察到肝、肾毒性的病变。

该研究成果刊登在国际顶尖期刊《整体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和《生态毒理学与环境安全》(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上。袁中新表示,中山大和高长的研究结果对未来环境工程与医学方面亦提供很好的基础研究模式,双方今年也顺利获得国科会研究计划经费的补助,持续进行PM2.5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