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老屋按下播放键 邱柏文玩转空间

可以脚踩泥土,屋顶观星,在寸土寸金的台北拥有一片天空邱柏文在实验和一起老屋生活可能性。(图/庄坤儒)

在拥有83年历史的澡堂里「泡书」,或在台北市精华地段改装的日式宿舍里,爬上屋顶看星星,在拥挤的灰色丛林夹缝中,拥有一整片蓝天。打造这些空间柏成设计创办人邱柏文总是会问,如何让空间再有趣一点,让老屋再多一点可能性。

这两年,邱柏文接触的案子不约而同有个关键字「时间」,他为台铁重新打造「慢旅行」的列车空间;或是承租屋龄近90年的日式宿舍,将荒废的老屋改造成「Living Lab生活实验所」,实验如何与老屋相处;或是接下台湾设计研究院「不只是图书馆」的空间改造,把泡汤变成泡书,创造另类的图书馆体验。自此,老空间不再是冻结于某个时间点,而是如按下「播放键」一般,让一切暂停的时间「再生」,传续老空间的新生命

在生活实验所里「实验」生活

为老屋按下播放键,邱柏文设计的「Living Lab生活实验所」拿下2019年INSIDE世界室内设计节住宅首奖年度大奖。(图/庄坤儒)

走进台北市静谧的温州街,老树成荫,虫鸟们群聚开趴,在屋外乘凉闲聊的老人家三五成群,刚买菜回来的伯母提了满手蔬果,或是学生骑脚踏车呼啸而过,这生活感十足的街区,Living Lab生活实验所就隐身其中。

前身是台大教职员宿舍,但已荒废一段时日了,邱柏文承租下来改成自己的住家,也成为伴随孩子成长黄金十年的空间。

一层楼的日式老屋前庭后院均被绿意簇拥,让人一眼就喜欢。走进室内,一道六米长的磨石子墙面伫立迎客,带来一阵清凉,墙面还能折射自然光线,一扫日式老屋采光不足的问题,同时作为居住空间(日式主屋)与客厅、厨房公共空间(50年代增建)的区隔

一眼望去,空间中并未使用太多设计语汇,而是尽力保留下老屋的质地,许多角落都是新、旧对话的进行式,例如费尽心力留下的桧木窗框,他们向老工匠学习工法,一块块拼组起来,让老木料有了新生命。日式老屋的梁柱,有数根特异的木柱,设计师只涂上红漆,让垂直面的表情更丰富,还有从台南老家搬上来阿嬷的橱柜,就立在客厅的一角;每个角落新入住的与旧在住的相遇,都仿佛能感觉家具们在窃窃私语,互道日安,重新认识,是设计师处理空间中「时间」的方式

「大概70%的东西都是回收的材料。」浴室天窗是从二手的汽车天窗改装的,客厅地板是回收自花莲被淘汰的大理石,再用台湾传统的工法救回来。原本的浴室空间,当初邱柏文正抉择保留或换新,但是到了现场,拆除了铁皮的屋顶,发现阳光洒落在早期用缤纷的小石子磁砖做成的澡缸上,形成的光影美呆了。「我们根本不用做什么,让自然光打进来,就是最漂亮的呈现了。」「时间」在空间中被慎重地对待,让每个角落都有新的故事,「并不是用钱堆出来的才是美好的设计,把新、旧与我们的创意结合,让原本的东西『亮出来』,这才是设计的重点。」邱柏文说

将自己的住家取名为「生活实验所」,问邱柏文在「实验」什么?他思索了一会儿说:「实验怎么让我们的房子去契合孩子的需要,然后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的成长,这空间如何一起成长。最重要的try就是怎么跟老屋生活。」

在日式老屋的梁柱下挂上帐篷,孩子可以睡在其中,像在室内露营。或在外墙架一座楼梯,孩子可以爬上屋顶看星星。前庭后院是孩子探索自然的空间,养蜜蜂、灌蟋蟀都可以。屋内动线回圈设计,可以玩捉迷藏。「这个房子是一个有机体」,会适应着使用者的需求,不断的演进变化。

「在城市里,但我们仍渴望天空,渴望土地。」这是邱柏文曾写下生活实验所的设计理念,在台北寸土寸金的地价,这近乎奢求的渴望,邱柏文却实现了。采访当天阳光耀眼,从叶隙间落在缤纷小石子磁砖浴缸上,错落的光影让人想停住时光好好欣赏。他邀请我们上到屋顶,看看日本工艺搭建的屋顶,一片片瓦片排列整齐的美感。站上屋顶,被四处公寓高楼包围,仅有一层楼的生活实验所宛如演唱会的主舞台,是街区众所瞩目的焦点。

当然住老屋也不是一路浪漫到底,屋外植树种草,孩子要学习跟蚊虫共生。还有漏水的问题,「前几日大雨,我家就变成瀑布了。」孩子们拿着毛巾、瓶瓶罐罐在接水,邱柏文说:「这样也好,生活像一场冒险,让孩子学习应对,譬如说她会写一个会漏水的家的故事,这样更有趣。」

保留自然光影的古早味澡缸,是把新、旧与创意结合,让原本的东西「亮出来」,这才是设计的重点。(图/庄坤儒)

不只是澡堂,也不只是图书馆

邱柏文最近接手的另一个老空间是位在松山文创园区内、由台湾设计研究院营运的「不只是图书馆」。

昔日是烟草工厂的澡堂,女工一日下工后,洗涤身上沾黏烟丝的空间。初见这历史悠久的澡堂,邱柏文解释澡堂空间真的非常漂亮,让他跃跃欲试想创造出更多有趣的使用方式,不只是典藏书籍,也不只是当作古迹来欣赏,「更重要的是空间机能延伸的可能性。」

因此,邱柏文将空间分成室内的泡书区、澡堂区和户外花园。作为典藏知识的图书馆,他在入口处设计向上爬的斜坡道,创造亲近知识的朝圣感,两旁书柜也夹道相迎。接着进入泡书区,一改原本的更衣空间变成下凹的书池,「我原初设计让书一层层叠起来,然后大家坐在书中,被书围绕着这种感觉,去呼应原本澡堂泡澡的语汇。草图画出来之后,大家看了都说就是『泡书』的概念。」后来改以桦木夹板下降构成楼梯兼书柜,除了保存图书馆藏书阅览的功能外,邱柏文努力在设计中藏入许多巧思与可能性,可以变成一个展台,或者RUNWAY,或甚至一个大客厅,一个吧台的可能。

设计了下凹的降板澡堂,地平面顺势抬高,巧妙地解决了通往户外空间的问题,颇有历史感的木窗变成了门,打开就能通往由景观设计师吴书原设计的小花园。在图书馆里充实了脑袋,也可以走进植物区,呼吸新鲜空气,花园里藏了一百多种植物,其中还有许多是台湾原生种。

澡堂区则保留原况,以磁砖贴面的半圆形澡池洗手台都完整保留,让人想像当年水气氤氲的画面;还有地板白色小口砖和墙上「请保持清洁」的标语,衬托出时代的氛围。设计师只加装了可移动的桌板,架在池上可以变展台,拿掉可以跳进池子里,顺应策展讲座、音乐会等,空间可以灵活运用。

已经是八十多年的老空间了,澡堂内时有磁砖剥落,墙面凹缺的角落,这些细处则用金漆涂补,邱柏文说这是参考日本修补陶器的「金继」方式,不去遮住破损的地方,反而是凸显出来,「这样一来像是有一个老故事在里头,下次就可以因为这一条接缝,再述说新的故事。」

设计的初衷:说人的故事

「不只是图书馆」用下凹的书池,呼应原本空间澡堂「泡澡」的语汇,创造被书环绕的情境。(图/庄坤儒)

「老空间的挑战在于要怎么把旧地方的文化带回来,并迎来新的、实用的可能性,让它的故事性延伸,这个是最困难的。」邱柏文说。

「不只是图书馆」改造完成后,活动满档,媒体报导连连,真的「不只是图书馆」了。老空间成为人与人相遇的场所,邱柏文说:「学习并不只是在书本里,许多时候人跟人学习,人跟环境、建筑、跟大自然的学习,反而能学到更多、更重要的事,所以我设计很多空间让人们互动,突破只是放书而已。」而他最喜欢坐在泡书区的一角,观察人与人的互动,看大家怎么使用这个空间,一如邱柏文对设计的注脚:「最完美的设计其实就是延伸人与空间的故事性、人的故事,还有旧跟新的故事。」

「Living Lab生活实验所」已获奖无数,2019年更获得INSIDE世界室内设计节住宅类首奖及年度大奖,这奖项可说是建筑界的奥斯卡奖,邱柏文掩饰不住喜悦,也分析说:「世界级的奖项落在这个家里,我认为是因为我们懂得怎么去用历史的思想,把传统的再搭上一点新的东西,让它产生新的故事。」

澡堂区原貌保存,但被活用成策展、阅读、讲座等空间,实现邱柏文所想,把传统的再搭上一点新创意,产生新的故事。(图/庄坤儒)

Living Lab生活实验所讨论的不是如何做最完美的装修,也不是讨论什么是最完美的设计,「我们讨论的是新型态居住的可能性」,在寸土寸金、地狭人稠的台北市,许多人都买不起房子,但是不一定要买房子才能住在好的环境,租屋可以是另一个选项,「这是另外一个我们用这个房子在谈的事情,就是share resource(共享资源)的概念。」当大家慢慢去关心闲置的老屋,政府愿意把更多的资源开放出来,让老屋的时间能从过去暂停的时间点继续走进未来,参与城市的成长,老屋不只是咖啡厅、画廊,而能成为常民的住所,与人民一起创造生活记忆,如此一来,市民与土地有了更深的连结,城市也将有不同的面貌与气质,一种对于居住新的思维与想望,于焉诞生。

《台湾光华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