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新学期少一周 有助学生弹性学习

国立中山大学首度规画第18周「不上课」,以「17+1周」弹性授课作法,让学生们不被现有的学制捆绑,拥有更多自主学习时间。(中山大学提供/洪浩轩高雄传真)

国立中山大学宣布2项重要变革,除了受到疫情影响决定这学期延后至9月23日开学外,更首度规画第18周「不上课」,以「17+1周」弹性授课作法,让学生们不被现有的学制捆绑,拥有更多自主学习时间,以利接触更多领域的学习机会。

根据统计,美国哈佛大学每学期16周、麻省理工学院15至16周,亚洲一流大学如韩国首尔大学16周、新加坡国立大学15周,而台湾的大专校院每学期则多达18周,为全球最长。中山大学教务长林伯樵表示,首度实施「17+1周」弹性做法,让学生选择跨域修习微学分工作坊、数位自学课程,或可衔接出国交换学习、业界实习等,鼓励学生更积极探索自我,甚至规画提早毕业。

林伯樵指出,弹性调整学期长度也有利学生接轨国际,如国际企业实习规画、国际学制转换衔接等,使学生更具全球竞争力,但缩短学期长度的同时,也必须调整教学模式,以确保教学品质。

中山大学表示,虽然学期少了一周,但学生们获得的学习并不会因此减少,在老师授课方面,必须把原本18周的内容作调整,浓缩重点让学生们完整学习,主要是想让学生们采取国外自主学习的方式,主动安排生涯规画并朝着自身目标前进。

至于会不会担心学校缩短学期,导致没有规画的学生将此变革视为提早放假?中山大学认为,参照国外大学做法,学期都只有15至16周,且大学生基本都已经成年,若强行逼迫学生到校上课,但却无心学习也没任何效果,采「17+1」的弹性做法主要是想让学生更灵活运用时间。

中山大学强调,校内教学单位已同步规画举办多元、跨域的微学分工作坊,包括共学群相关活动、西湾国际沙龙、英语学习辅导角落、职涯讲座、程式设计工作坊、创新创业工作坊等。在数位自学课程方面也已实施多年,由各学院推荐学生修习国际知名线上教学平台的数位课程,目前已推荐55门数位课程提供学生跨院自主学习,学生修习通过后,可采认毕业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