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研究证实剑虾首度北迁 全因全球暖化

国立中山大学海洋科学系教授陈孟仙团队发现,在全球暖化效应下,原本20年前现踪在高雄茄萣的剑虾已北迁约55.5公里至彰化王功。(国立中山大学提供/杨舒婷高雄传真)

国立中山大学海洋科学系教授陈孟仙团队发现,在全球暖化效应下,原本20年前现踪在高雄茄萣的剑虾已北迁约55.5公里至彰化王功,剑虾整体栖地向北移了0.5纬度;这也是多年来剑虾首度北移,可见全球暖化影响甚钜。

剑虾学名为长角仿对虾,每年农历春节至清明期间是野生剑虾的产季,肉质甜美,令老饕趋之若鹜,但近年产量明显下滑,而剑虾又属于野生海虾,无法人工养殖;每年11月至隔年5月,剑虾会洄游至台湾西岸沿海,20年前大多现踪于高雄茄萣。

陈孟仙团队于2019 年 5 月和 11 月,搭乘海研三号南从屏东枋寮、北至中部王功梧栖沿海水域的7个地点进行底拖采样,发现剑虾在茄定沿海仅零星出现,剑虾已向北移0.5度纬度,约55.5公里,也从茄萣海域北迁到台西王功外海。

陈孟仙指出,在2019年记录的27种虾种中,发现台湾西部近岸海域可区分为南北2大虾群,七股以北(北纬23°09度)是冬季寒冷的中国海岸流南行界限,主要由剑虾和中华仿对虾为主;茄萣以南(北纬22°52度)主要以赤虾属的热带虾类、俗称厚壳虾的婆罗门赤对虾组成。

对照过去文献,2002年至2003年间,茄萣以南仍有剑虾的踪迹,但2019年已销声匿迹,仅剩无法在低于25度的水温中生存的婆罗门赤对虾,而剑虾则要到七股以北才能捕捞得到,尤以王功为多,显示剑虾因全球暖化北迁的证据。

陈孟仙表示,剑虾是否会消失于台湾,是值得注意的议题,他们推测剑虾的消失,除了北迁外,也有可能往较低温的深海移动。此外,陈孟仙也呼吁减少对剑虾的滥捕,因剑虾出生后约2至3年就会产卵,为了剑虾资源的永续利用,渔业管理措施上建议扩大虾拖网的网目,让小虾得以逃脱长成成虾产卵,并因应气候变迁制定限渔期,达到兼顾渔民生计和资源保育双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