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制没了!两院修改章程,明确加入外国籍视为放弃院士称号
前言
据媒体报道,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在近期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修改了新的章程,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明确了院士的增选与退出机制。
例如加入外国国籍的话,就等于自动放弃院士称号,意味着“院士终身制”从此彻底消失不见了。
参考资料:湖南日报2024年7月12日——院士终身制,没了!
成为两院院士有多难?
两院院士指的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以及中国工程院院士,院士这个名词总给人一种很厉害的感觉,事实也正是如此,因为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和工程科学技术方面,最高学术的称号,而且还是终身荣誉。
可想要成为院士,那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院士每两年增选一次,而且增选流程非常严谨规范,每一位提名院士的候选者,都要经过层层选拔,天才只是最基础的门槛。
参考资料:环球网2021年5月30日——成为院士有多难?看完这段视频我惊了......
例如2019年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531名候选人中只有75人成为了院士,剩下的456人虽然遗憾落选,可他们无一不是凤毛麟角万里挑一,那些落选的人只能重振旗鼓两年后再次参选,所以大多数院士都有过“陪跑”的经历。
例如四川省人民医院院长、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院长杨正林,从2017年到2021年,连续参加了三次院士竞选,结果前两次都以失败告终,终于在第三次成功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还有67岁的徐世烺教授,一共参加了四次竞选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了院士。
院士不仅是一项至高无上的荣誉,而且成为院士之后,还需用自己的学识推动科技的发展,为祖国和人民做出贡献。
参考资料:四川观察2021年11月18日——当选院士有多难?
每一位院士,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例如“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两弹元勋”邓稼先、“原子弹之父”钱三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国士无双”钟南山、“歼20之父”杨伟等等。
除了以上著名的院士之外,还有许多院士在背后默默付出,甚至很少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
例如我国武器装备领域,学术带头人和技术负责人之一的刘仓理,以及帮助我国超声速风洞水平达到世界领先的唐志共,还有打破国外专利垄断,突破高端基板材料关键技术的邓龙江,他们无一不是国之栋梁。
看到这里,想必大家已经了解院士的含金量了。
院士的平均年龄
由于知识需要通过时间长期积累,所以院士的平均年龄比较高,就拿2023年来举例,当年中国科学院增选了59名院士,平均年龄54.7岁,中国工程院增选了74名院士,平均年龄58.2岁。
133名新增院士的平均年龄56.6岁,其中年龄最小的女院士颜宁年龄45岁。
参考资料:南方都市报2023年11月23日——133位新院士平均56.6岁,来看新晋院士年龄趋势图
时至今日,许多高龄院士仍然活跃在科研工作的第一线,例如88岁的钟南山院士、88岁的汪品先院士、89岁的金涌院士等等。
院士化身科普工作者
身为中科院院士的汪品先,一度成为“被弹幕包围的网红院士”,被无数网友亲切地称为“爷爷”。
原来汪老为了给年轻人普及海洋知识,三年前在视频网站上注册了账号,发布了许多有关海洋方面的视频,例如“海底火山爆发对我们有影响吗?”“最大的细菌竟然在海底?”“如果地球表面70%是大陆?”“为什么地球上会有海?”一则又一则有趣的话题,深深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无论是南海的演化还是百慕大三角的恐怖传说,到了汪老嘴里都能通俗易懂的讲述出来,过程十分生动有趣,就连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普通人也能轻松听懂。
参考资料:首都网警2021年12月13日——被弹幕包围!85岁院士成“科普网红”吸粉数百万
短时间内,汪老的粉丝数量就飙升到了百万,密密麻麻的弹幕宛如下雨一样,让汪老不禁感叹,之前自己在台上讲课时,台下最多坐着几十名学生,写一篇文章也只有几百人看到。
可如今时代真的不一样了,一个视频就能让上百万人学习海洋知识,这些弹幕密密麻麻就像下雨一样,让汪老十分感动。
每当汪老发布新作品时,网友们都会整齐划一的在弹幕上打出“爷爷”,让汪老感到十分亲切,同时大家也十分喜欢和这位“顶级大佬”探讨海洋知识,能够实实在在学到许多有用的东西。
汪老表示,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科学已经成为了大多数人的爱好,这是一件好事,自己感到特别欣慰,同时大家对科学展现出的求知欲,让汪老意识到科学家们更有必要将科普工作推广到一线。
汪老作为老一辈的科研工作者,为我国的海洋科学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曾在82岁高龄9天下潜南海3次,引领我国地球科学进入深海研究的最前沿,还领导了许多南海重大钻探研究工程,推动海底科学观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帮助我国在国际上赢得了南海深海研究的主导权。
如今汪老仍然奋战在科研一线,他经常感叹时间不够用,还有很多事情来不及做,如此伟大的科研工作者,才是我们应该追逐的明星!
除了汪老之外,89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同样在网上进行着科普工作。
金老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工程专家,曾在清华大学任教50多年,培育出的科学家不计其数,和汪老一样,金老同样总是我国的科普工作。
参考资料:极目新闻2023年12月17日——84岁退休,88岁的院士有了“新工作”!120多万人都是他的学生……
金老的视频涵盖范围非常广,从“人造太阳”到“火箭发射”,从“化工冶金”到“土壤污染”,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科普内容吸引了百万粉丝。
在金老和汪老看来,科普就是在给未来“播种”。
结语
院士不仅代表着荣耀,更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要责任,为了加强作风完善机制,两院修订了新的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