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再见了!刘家昌与琼瑶

中国时报社论

被誉为「鬼才」的导演、作曲家刘家昌与「华人爱情王国」第一人琼瑶,近日相继过世,引发外界惋惜与哀悼。对两岸三地、甚至整个华人世界来说,刘家昌与琼瑶的文学与影视作品长期陪伴了几个世代的人成长,也培养出众多华人巨星,两位现象级大师的殒落,自然令人无尽喟叹。

典范移转 大师远去

刘家昌与琼瑶都出身台湾,是台湾70至90年代影视软实力的代表。琼瑶小说从在杂志连载开始,一条龙的作业,每个环节都能缔造巨大的成功。琼瑶的小说先让杂志大卖,出了书一样畅销,改编成电影再创造独特的三厅爱情,捧红了包括至今仍活跃于台港文化界的林青霞在内的所谓「二秦」、「二林」巨星;再后来,琼瑶的作品改编成电视剧,大受欢迎;跨海到对岸,成了台湾第一代收无数粉丝的轰动剧,在周星驰的「星女郎」、张艺谋的「谋女郎」之前,早已有刘雪华、陈德容、萧蔷、赵薇、林心如等演出琼瑶电视剧的「琼女郎」,红遍两岸。

琼瑶全集其中有25部小说改编为电视剧,51部改编为电影,是台湾作家中,改编为影视作品最多的一位,她还至少写了15首畅销歌曲的词,包括捧红蔡幸娟的〈一帘幽梦〉、姜育恒的〈梅花三弄〉等;BBC称琼瑶是「全球最受欢迎的华文言情小说作家」,当之无愧。

说到琼瑶,自然会令人想到刘家昌,因为他在1970年接受琼瑶委托,为〈月满西楼〉这首歌谱曲,结果暴红,从一位驻唱歌手进入主流影视圈,此后夯曲不断,那些年的当红歌星包括尤雅、刘文正、凤飞飞、邓丽君、甄妮、黄莺莺等都唱过他的歌曲;而后刘家昌从一位作曲的音乐人到卖座大导演,有多部作品都和琼瑶关系密切。

有意思的是,琼瑶和刘家昌都是在台湾政治与社会相对保守的年代成名,他们的创作有时紧扣时代的脉动,如刘家昌的抗日电影《梅花》、为鼓舞中美断交后的台湾民心所创作的歌曲〈中华民国颂〉、〈从民国66年起〉等,都曾引发台湾社会的高度共鸣;有的则是在当时显得压迫和苦闷的社会氛围中,提供了充满理想主义与浪漫色彩的出路,如琼瑶笔下的爱情故事就往往以带着诗意的笔法,甚至是突破社会禁忌的情节,满足了不少青春少女的幻想、转移了少年维特的烦恼,很能抚慰人心,因此传颂一时。

随着政治、社会多元化,台湾不太容易出现如刘家昌、琼瑶一类的创作者了。一方面是因为政治议题吸纳了极多社会能量与关注力,泛政治化成为台湾社会的集体习惯,政治正确更成为了评断创作的重要指标,在众声喧哗的年代,青春的灵魂依然徬徨,但狂飙取代了纯情,国族信仰显然也有了新的归依,典范移转、大师远去。

生死课题 预做准备

正当创作者刘家昌与琼瑶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时,他们的晚年竟以另一种身分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而且这样身分正呼应了台湾社会的变化。刘家昌因与妻子甄珍、儿子刘子千(后改名章立衡)争夺财产,数度对簿公堂;琼瑶则因故去的先生平鑫涛生前失智后的照顾问题,与平前一任婚姻的子女决裂,一再主张安乐死应合法化的琼瑶,最终也以「不愿拖累所爱并超越病魔」为由,选择用她的方式翩然而去。

他们的死震撼了社会,但也为即将在2025年进入超高龄社会的台湾,提供了一个无可逃避、必须省思的课题,那就是:你准备好要如何老去了吗?你为有朝一日终会来临的死亡做了什么样的准备?社经地位如此之高的两位大人物,不缺钱也不缺人陪伴,但生前死后都还曾遭遇如此不堪的人情试炼、金钱纠葛,何况身为凡夫俗子的我们?

刘家昌与琼瑶这两位华文世界风光一时的大师,曾丰富了4、5、6、7年级生的青春岁月,如今他们俩又以另一种方式继续启发着同样也逐渐步入老年的我们:生老病死躲不过,无论是大范围的社会制度,还是小范围的家族安排,都务必要做好准备,不要堕入如他们一般的痛苦与艰难处境。

再见了,刘家昌与琼瑶,谢谢你们亲身示现人间种种喜怒哀乐,也让我们告别了一个青春已逝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