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乌加强军工合作 2000名乌克兰技术员举家移民重庆?
网路上盛传关于「2000名乌克兰航发技术人员举家移民重庆」的消息,引发外界高度关注。如果消息属实将对中国航空事业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对航空发动机的关键技术带来崭新突破。根据俄国媒体《军工信使》最近也报导,中国与乌克兰企业针对制造现代化航空装备「正在加强双边合作」。
报导指称,「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在西安的阎良机场测试了「空警-600」舰载预警机,「空警-600」似乎采用了乌克兰马达西奇公司生产的「D-27」发动机,这种发动机也被用于「An-70」安托诺夫军用运输机因而闻名。《军工信使》报导,从公开照片的内容显示,「空警-600」的发动机采用共轴螺旋桨,能够提升飞机在航母上从事短距离起飞的效率。至于机舱方面将可容纳5名雷达操作员,飞机的探测范围将达到600公里。
▼「空警-600」舰载预警机视频。
报导强调,为了缩短与西方和俄罗斯的差距,中国批准在西安和成都设立两个产业中心,「来自乌克兰的专业人员将在那里从事相关工作。」陕西的蒲城县也建成卤阳湖现代产业开发区,届时将有大约2000名乌克兰安托诺夫设计局的员工「携家带眷在当地安居乐业。」
根据了解,这项结果将是中航与安托诺夫设计局合作的「产物」,主要任务是打造「An-225」(梦想式)安托诺夫超重型运输机的生产测试线。「An-225」据称能将1500名军人「运送到中国的任何地方」。至于第二项任务则是建立「An-124」(鲁斯兰式)运输机的生产线,它的量产将填补中国重型运输机的不足之处。
据悉,为了满足中国全军兵种的人员和物资运输,至少需要200架的中型和重型运输机。对此《军工信使》指称,中国军方还对「An-70」安托诺夫运输机充满兴趣,它的性能比起「运-30」运输机更为优秀。有军事专家也坦言,「能够运送300名士兵或200名伤员的『An-70』才是中国军方的最佳选择!」除此之外,中国还打算与乌克兰合作生产「An-74」、「An-132」、「An-158」以及「An-178」。
▼安托诺夫「An-225」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民用飞机。(图/翻摄自维基百科)
量产上述飞机必须拥有强大的发动机,中国政府为了解决此项问题,计划透过重庆的「天骄航空动力公司」与乌克兰的「马达西奇公司」合作,在中国成立一家注册资本额超过40亿人民币、名为「重庆天骄西奇航空动力公司」的新公司,并且将由重庆市政府出资建设一切必要的基础设施。
根据中方消息人士透露,新公司计划建立新型的军用涡轮轴发动机、双路式涡轮喷气发动机、涡轮风扇发动机与民用汽轮机的生产线。报导指称,建设项目首先是中国重型运输机使用的「D-18T」发动机,这种飞机能在不空中加油的情况下,将171吨重的货物「送达15000公里以内的地方」。建设项目其次是其次是AI-225K-25F和AI-25TLK发动机,因为中国空军和海军需要它们的「稳定供货」用以维持JL-8、JL-9、JL-10等教练机和战斗机的适航性,并向国外输出L-15教练机。
报导指称,接下来的建设项目是「D-27」和「D-436」发动机,前者是「运-30」中型军用运输机的必要配备,后者将会安装在「An-178」或是其他同类型的飞机上头。此外,中国还希望透过乌克兰专业人员的帮助,实现D-136,AI-136T,TV3-117VMA-SBM1V和MS-500V等发动机的批量生产,「如此将能彻底摆脱对俄飞机发动机的依赖。」至于直升机设备方面也已投入研制,马达西奇公司可能还会协助中国设计师,研制巡航导弹和反舰导弹使用的小型涡轮喷气发动机。
▼「运-30」运输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