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抢滩”充电桩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近日,北京充电设施市级平台e充网发布的数据显示,近几年TOP5充电桩运营企业的社会公用充电设施规模占比呈缓慢下行趋势,由2018年的80%下降至2020年的72%,这表明中小企业正加快进入充电桩市场。在电动汽车加快入市、充电设施行业集中度仍较高的情况下,涌入赛道的中小充电桩运营企业将面临怎样的市场机遇和挑战?记者近日对此进行了采访调查。
利好政策释放市场潜力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去年上半年,居民出行频率有所降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求暂缓,影响了部分充电桩的建设进程,但从下半年开始,充电设施规模开始持续增长。
据中国电动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全国充电桩保有量178.8万台,同比增加41.1%。充电桩企业正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据国元证券测算,在2030年车桩比1:1的目标约束下,充电桩增量将超5000万台,未来十年充电桩市场的总投资额将近万亿元。
以北京为例,e充网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居民充电需求大幅降低,但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向好,充电桩市场在2020年下半年开始强势逆袭,同比上年增长幅度逐月攀升。其中,9月充电电量同比增长18.2%,最大增幅出现在12月,同比增长高达27.8%。
事实上,充电桩市场的逆势增长还得益于不断出台的利好政策。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给予新能源汽车停车、充电等优惠政策;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增加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正是在新基建及其他规划政策的加持下,众多资本和企业看到了充电桩市场的巨大潜力,一批新技术、新模式开始加快落地和应用。
充电桩企业定位各异
对于实力不算雄厚的中小充电桩运营企业而言,头部企业的强势扩张,以及较大的亏损可能性都会让其处于劣势,更易被市场淘汰。但业内专家认为,现阶段在政策鼓励及产业向好的背景下,中小企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中创科技e充网总经理李健表示:“现阶段,TOP5运营企业的社会公用充电设施规模占比有缓慢下行趋势,原因在于头部运营企业正放缓新桩建设速度、有计划地提升存量设施的运营效率,另有众多中小企业加入充电市场。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月,全国充电运营企业运营充电桩数量超过1万台的共有10家,即特来电、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上汽安悦、中国普天等,这10家运营商运营的充电桩占比达91.9%,其余运营商占8.1%,因此短期内充电设施行业集中度情况还将存在。”
据了解,在充电桩发展过程中,头部企业依靠母公司扶持和强大的融资能力,在持续扩张充电网络、抢占更多市场份额中占有显著优势。相比之下,中小充电桩运营企业由于规模及融资能力限制,较难与头部企业抢占市场份额。
不过,在李健看来,企业发展、兼并、联合及头部企业和中小企业在市场中共存,是正常的市场现象,应理性看待。他认为,不同类型的充电桩企业有各自的角色和定位,充电桩企业在明确的政策要求和利好市场环境的双重引导下,能够实现良性发展。
全国乘用车联合会秘书长崔东树也表示,与两年前各中小充电桩企业狂飙突进、盲目扩张的情况不同,如今,电动汽车产业正从原来的补贴依赖迈向市场化发展,充电市场潜力巨大,需求稳步增长,充电桩企业布局也更科学有序。
智能化管理是必修课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之外,盈利难仍是充电桩产业难以迈过的坎儿。面对利用率低、盈利难等固有瓶颈,中小充电桩企业应如何破局?
对此,崔东树认为,与头部企业相比,中小充电桩运营企业往往更容易获取本地资源,能够更灵活地和本地物流、小学校等开展运营合作,一旦拿到充电桩建设用地,加上稳定的充电客户,就能在本地充电桩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
李健也表示,在充电桩建设层面,一方面需关注本地充电需求热点区域、已有充电设施的服务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兼顾车主充电的便利性及运营企业的经营状况。
此外,在充电场站运营管理中,大、中、小规模的运营企业均面临智能化有序管理、多品牌资产管理及人力成本居高不下、场站安全预警能力不足等问题。对此,李健认为,中小企业应追求智能化管理,利用数字化、互联网管理平台,保障和提升用户充电服务质量,有效降低运营成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能源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