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会议释放房地产利好,“保主体”与“保项目”双管齐下
市场翘首期待之下,房地产行业释出几大重磅政策。
5月17日,全国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视频会议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称,要继续坚持因城施策,打好商品住房烂尾风险处置攻坚战,扎实推进保交房、消化存量商品房等重点工作。
房地产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促进行业稳定健康发展,上述会议提到了几大措施,包括全力支持应续建项目融资和竣工交付、地方政府酌情收购已出让的闲置存量住宅用地、商品房库存较多的城市政府可“以需定购”等。
何立峰要求,要压实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业、金融机构各方责任,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再贷款政策等作用,加强对城市和房地产企业指导支持,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保交房各项工作。
过去一年,是我国保交楼工作的重要一年。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350万套保交楼项目已实现交付超300万套,交付率超过86%;3500亿元的保交楼专项借款绝大部分已投放到具体项目,保交楼专项借款项目总体复工率达到99.9%,保交楼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保交楼”政策持续发力等因素影响下,全国房屋竣工表现持续改善。2023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竣工面积9983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0%,其中住宅竣工面积7243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2%。
各种配套金融政策也接连出台。去年上半年,监管部门加速推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举措,1月央行新增1500亿元保交楼专项借款投放,加上2022年下半年投放的2000亿元,累计推出3500亿元保交楼专项借款,同时设立了2000亿元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
为解决保交楼的核心——资金问题,今年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还建立了省级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消息,截至3月末,商业银行对协调机制推送的全部第一批“白名单”项目完成审查,其中审批同意项目数量超过2100个,总金额超过5200亿元。
不过,“白名单”政策能否有效解决出险房企的资金困境,前景仍未明朗。在销售回款大幅减少的当下,房企融资困境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第三方研究机构克而瑞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典型房企的融资总量同比下降约6成,2024年各月的融资规模仍处于历年较低的水平。
今日高层会议重磅定调,则对房企走出困境提出新思路。其中备受关注的一个表述是:相关地方政府应从实际出发,酌情以收回、收购等方式妥善处置已出让的闲置存量住宅用地,以帮助资金困难房企解困。
此前,房地产风险化解着重于项目层面,比如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从项目层面融资助力保交楼。而本次提出的政府可收购闲置存量住宅用地、以帮助房企解困,被业内视为政策正转向同样“保主体”,叠加政府收购存量房,房地产风险化解正进入新阶段。
华福证券分析认为,17日上午的会议释放出的内容可视作房地产行业的重磅利好,尤其“保主体”的系列思路,将有利于房企债务和资金状况的稳定,及稳定市场信心。
镜鉴咨询创始人张宏伟认为,430政治局会议之后,核心一二线的去库存政策逐步落地,今日央行降低首套和二套首付比例,取消首套房二套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公积金贷款利率下降0.25个百分点。同时,对于收购存量房的政策做了明确定调,房地产行业的调控的组合拳正呈现出新特征。
首先,从供给端来看,根据市场去化周期来调节供地量的措施进一步优化和改善供求关系,各地也基本解除限价、在鼓励产品创新,积极推进以旧换新,满足改善型购房需求,供给端的政策对于优化市场供求结构的效应未来会越来越明显。
其次,从需求端来看,降首付降利率,提升公积金贷款额度,降低购房者门槛和成本,一二手房交易的各类税费补贴和减免措施不断激活和提升市场交易的活跃度。各地也在放宽落户,人才引进等方面尤其是给予了较大的购房补贴,为市场注入了新增需求。5月以来,市场在需求端政策影响下成交量复苏。
他认为,已经出险的房企债务重组和保交楼的工作逐步推进,金融机构、AMC、地方城投、代建公司等各类机构在市场上已经探索出不同的化险模式,伴随着行业加速出清,市场买卖交易的信心尤其是一手房的信心得到重塑。随着政策落地力度与执行力的增强,楼市去库存的力度未来也会越来越大,市场供求关系有望逐步改善,楼市也将步入相对健康的发展轨道。
受房地产重磅政策组合拳影响,5月17日午后,房地产板块迅速拉升,截至发稿,城建发展触及涨停,滨江集团涨超7%,合肥城建、首开股份等跟涨,万科A、保利发展均涨超5%。港股方面,景瑞控股大涨119.05%,禹洲集团涨超20%,融创中国、雅居乐集团、建业地产、弘阳地产等多股涨超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