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研究展望六大行“注资”:考虑成本、影响、效果,积极稳妥推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希 北京报道

9月26日,中国银行研究院在京发布《2024年第四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等(以下简称《报告》),回顾2024年三季度全球和中国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展望2024年第四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及全球银行业发展趋势。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陈卫东、首席研究员宗良、资深研究员王家强等出席并答问。

《报告》认为,2024年以来全球银行业经营不确定性增加。高利率环境带来的息差提振效应持续减弱,美国、欧元区、英国以及部分新兴经济体银行业经营面临一定挑战。展望全年,全球经济金融环境的严峻性、复杂性进一步显现,各经济体银行业将进一步加强战略调整,应对经营环境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规模增长仍将存在差异。

值得一提的是,在答问环节,王家强对市场关注的六家大型商业银行增加核心一级资本问题进行了分析。王家强表示,王家强表示,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要求是8.5%,当前六大行除邮储外,均较这一要求有较大空间。王家强认为,当前并不必要猜测“注资”会以何种方式进行,重点在于国家将考虑成本、对市场的影响,还有就是如何达到最好的效果,稳妥推进。

全球银行业经营不确定性增加

2024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动能不足,通胀压力持续缓解,货币政策转向对银行业经营带来影响。全球银行业规模增长分化明显,盈利能力艰难回暖,资产质量持续恶化,资本补充压力犹存。相对而言,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奠定银行业经营发展基础。

《报告》认为,全球经济复苏持续分化,银行业稳健经营面临挑战,同时货币政策明显分化,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承压。

具体而言,根据中国银行研究院全球经济金融研究课题组最新预测,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为2.7%,与2023年持平,复苏动能较弱;美国经济增速小幅上调至2.3%,相比6月份预期值上升0.2个百分点;欧洲通胀压力有所减弱,经济企稳回暖态势初显,预计全年经济增速为0.8%。

三季度,部分发达经济体开启降息周期。货币政策转向考验银行业流动性与资产负债的主动审慎管理能力,薄弱领域如商业地产风险仍值得高度关注。货币政策调整主要与各国通胀情况有关,根据中国银行研究院全球经济金融研究课题组最新预测,2024年全球通胀水平为5.6%,较2023年下降约1.3个百分点,其中,美国、加拿大、英国、智利、巴西等国通胀率将分别下降1.4、1.1、4.4、3.7和0.4个百分点。

《报告》指出,2024年以来,高利率环境带来的息差提振效应持续减弱,美国、欧元区、英国以及部分新兴经济体银行业经营面临一定挑战。

“预计全年全球银行业规模增长将出现明显的分化趋势,部分国际化水平较高的国际大行或能够保持规模扩张势头;信贷环境收紧、借贷成本居高不下导致银行业盈利能力不足,发展高附加值的综合化、全球化业务将成为重要支撑;经济下行周期中,银行业风险形势面临深刻复杂调整,资产质量恶化趋势较为明显;强监管趋势下,资本充足率不会大幅波动,但资本补充的难度和成本仍需重点关注。”《报告》写道。

在中国银行业方面,《报告》认为,从全年看,随着实体经济稳步复苏,企业主体经营情况改善,银行将加强前瞻性管理,进一步加大定期重检各类资产质量的力度,准确认定不良资产,合理计提拨备水平;同时,在“以丰补歉”逻辑下有效运用动态计提拨备机制吸收资产损失,为盈利常态化增长和银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2024年,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将延续稳健态势,不良贷款率有望在1.6%的低位附近保持稳定。

“注资”考虑成本、影响、效果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国家计划对六家大型商业银行增加核心一级资本。

在我国的银行体系中,六大行是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定位非常重要。在当前经济形势相对平稳、息差收窄的情况下,银行业的利润增长会受到影响,资本补充压力可能显现。

王家强表示:“从资产负债表上来看,核心一级资本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中比较重要的是两项,一是股东投入,也就是实收资本,再有就是留存利润,就是银行盈利能力。”

王家强谈到,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商业银行的资本补充。在内源性补充方面,最重要的就是利润留存。当前商业银行利润留存其实还有一些空间。目前商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都远高于监管120%的最低要求,如果适当降低拨备,可以释放一定的利润作为资本补充。在外援性补充方面,其实有很多渠道。包括股东的投入,增发或者直接注资;也包括发行可转债、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等等,都是可用的方法。

“李云泽局长谈到的口径是,将按照‘统筹推进、分期分批、一行一策’的思路,有序实施。从这个角度来看,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想象空间。”王家强说道。

王家强表示,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要求是8.5%,当前六大行除邮储外,均较这一要求有较大空间。“其中工行、建行、中行的空间都在3%以上,相较而言,交行、农行和邮储的核心一级资本补充压力会大一些。所以‘一行一策’肯定是要根据各行的需要来看。”王家强说道。

据记者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包括工行、建行、农行、中行、交行、邮储在内的六大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3.84%、14.01%、11.13%、12.03%、10.3%、9.28%。

王家强介绍,回顾来看,我国曾通过发行特别国债为银行补充资本,如1998年发行了2700亿元长期特别国债,其背景在于防范化解风险,对不良资产做一些清理。此外在四大行股改上市之前,也曾通过中央汇金直接注资外汇的方式,为大行补充资本。

“当前会怎么做?重点在于,国家肯定要考虑成本、对市场的影响,还有就是如何达到最好的效果,各方面权衡利弊。”王家强表示,当前并不必要猜测“注资”会以何种方式进行,而应当关注国家会以积极稳妥的方式来不断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特别是比较接近监管底线的银行,以使得整个银行体系有效应对当前利差收窄的挑战,有利于推进整个银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