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处除三害:豪强变县城婆罗门的家族简史
作为横跨三国与西晋时期的重要人物,周处却很少出现在各类正规作品中。唯有《世说新语》里记载着关于“除三害”典故,算是提倡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教育案例。
然而,周处绝非大字不识一个的普通草莽,而是自带家族传承的世家豪强。奈何命运捉弄,让前后四代人的遭遇各不相同。
除孙氏集团 东吴主要由顾 陆 朱 张四大家族把持
相比于本土的东吴四大姓,出身于今日江苏宜兴的周家并非显赫,一直到周处的父亲周鲂时才刚刚冒头。
周鲂年少时就靠德才兼备被举孝廉。后因《三国演义》中的“断发赚曹休”事迹而声名大噪,至此开启加官进爵之路,其原型可见于《三国志》所载的石亭之战。然而,周鲂发育稳如狗的不仅仅是对外军功,还包括非常出色的治安经验。
《三国志》游戏中断发形象的周鲂
由于地理原因,东吴境内丘陵遍布,还活跃着大量被称为山越的化外之民。这些人不纳税、不服役,还经常持械割据山头,成为东吴的治安隐患。故而会被蔑称为盗贼。
但周鲂刚刚任职,便在一月内除掉了钱塘盗贼头领彭式及其党羽,由此升任丹阳郡西部都尉。后来,鄱阳盗贼头领彭绮以数万众作乱,攻陷郡内城池。周鲂又受命讨伐,成功活捉匪首,因功被加封昭义校尉。
出身本地的周鲂 对山越等化外之民可谓了如指掌
石亭之战爆发前,孙权先是令周鲂去山中物色能够忽悠曹休的氏族首领。后者指出这些山大王都不靠谱,这才毛遂自荐“断发赚曹休”。由此可见,孙权早就清楚周鲂对吴国境内的化外之民了如指掌。后者又与各个山头有着很深的隔阂。
此后,周鲂又把间谍战经验用于对付盗贼头领董嗣,此人依仗险要地势劫掠豫章、临川等地。吴将吾粲、唐咨曾率领3000人马讨伐,但一连几月都不能平定。最后,还是周鲂派出间谍诱杀董嗣,逼其兄弟率部乞降。顺利让大批山越下山定居,成为再不作乱的编户齐民。
宜兴周氏 主要靠征伐山越获得晋升
年轻时的周处 与猛虎、蛟龙一同位列三害
周处出生后,自然享有父辈的威望和优良基因。但因为不爱好奉读之乎者也,更热衷于习武、打猎等军事游戏,常常被戏称为纨绔子弟。真正的恶行则是为人蛮横,故而与水里蛟龙、山中猛虎一同位列“三害”。
不久,周处得知三害一事,决心靠武力扭转风评。他先是上山射杀猛虎,继而下水与可能是湾鳄的蛟龙肉搏三天三夜。乡民以为周处与蛟龙同归于尽而庆祝,让生还上岸的公子哥非常失落。后来经过名士陆云指导,才意识到自己点错发展方向,发奋向前途尚可的期许迈进。
位于江苏南京的周处读书台 当地文人吴敬梓、袁枚曾题字纪念
人到中年,周处见证了东吴灭亡与三国时代的终结。西晋大将王浑趾高气扬地在建邺宫饮酒,意图羞辱吴国旧臣,问各位亡国之臣有没有感到哀愁。岂料周处突然回怼,三国中魏先亡而吴最后亡,作为亡国哀愁的又何止是其中一方?由于王浑本是曹魏臣子,听到后羞愧得无言以对。
显然,这样的刺头不会被长期能留在故地。可能是考虑到父亲的治安经验,周处被北调去安抚羌人。结果出色完成任务,还在雍地收获美名远扬。后转任广汉太守,摆平三十年未决的悬案。仅仅是因为母亲年迈而准许返回家乡,不久又奉命治理楚地。
周处的刺头性格 很难不遭人算计
可惜,刺头性格还是给周处招来祸患,导火索为秉公处理梁王司马肜的违法行为。于是,仇家们寄出捧杀绝招,建议派他去征讨作乱的氐人齐万年。实则要借刀杀人。而后,司马肜被任命为征西大将军。
前吴宗室孙秀看穿了奸计,劝周处以老母为由推辞。但周处受困于忠义思维,毅然奉命踏上不归路。中书令陈准虽不是吴人,也出于良心劝谏朝廷,以免周处遇害。可惜未得到采纳。
宜兴的周处墓与塑像 他在当地的声望并没有消退
结果,周处被迫以毫无后援的5000人马,进攻敌人的70000之众。在全军都没吃饭的情况下,战斗从早晨持续到傍晚。直至箭尽援绝,还不顾手下劝说撤退,最后全部战死。据说在知晓结局后,周处还慷慨赋诗:去去世事已,策马观西戎,藜藿美梁黍,期待能善终。
事后,朝廷追赠平西将军,赐百万钱、数顷地等,并下诏为周母养老送终。不管是鳄鱼眼泪,还是安抚操作,这份最终关怀确实送到周家人手。但洛阳朝廷和吴人的间隙已越来越大,以至于有人发出感慨:司马家这样的大害,远猛于三害!
宜兴周处石刻像
西晋虽能灭吴 却从未笼络到足够的江东人心
即便如此,周家已经躺上两代人的功劳簿。因此,周处的儿子周玘仍旧具有父亲遗风。虽然文化方面略有欠缺,但行事已经更为谨慎,不再随意结交狐朋狗友。
彼时,西晋压制下的南方各地皆暗流涌动。早在战争结束时,吴人就不断散布“局缩肉,数横目”、“宫门柱,且当朽”、“鸡鸣不拊翼,吴复不用力”等童谣。意思是晋朝必败,而东吴必定当复。原先服软的山越、盗贼等化外之民也从未平息,顺理成章的与新朝对抗。两种势力虽相互不对眼,却用此起彼伏的叛乱让司马氏头疼不已。
江东地区始终对西晋的胜利感到不服
公元303年,江夏爆发流民起义。因周围百姓响应而声势浩大,一度击杀前来讨伐的晋军将领。作为头领之一石冰还攻占扬州。于是,宜兴的周玘奉命联络江南士人。经过几番战斗,终于平定石冰之乱。或许是怕树大招风,这位周处之子主动返乡并遣散部队,而且始终拒绝封赏。
两年后,参与平乱的陈敏又在扬州叛乱,并拉拢包括周家在内的几乎所有江南士族。但周玘称病婉拒,还暗中联络朝廷与其他士族。陈敏则志大才疏,被受到周玘策反的下属钱广背叛,落得身死族灭下场。这次,周玘再度婉拒任何封赏。
江东各地的频繁起义 让西晋不得不依赖地方豪族
与此同时,匈奴首领刘聪的部队杀进洛阳。吴兴钱㻅奉命组织义兵北上,刚刚行至扬州便宣布反叛。史书对此解释是其畏惧蛮族强大,但考虑到三次叛乱都与扬州、吴地士人有着不明不白关系,不能不令人怀疑这是某种春秋笔法。
果不其然,钱㻅在公元310年挟孙皓之子孙充自立,但不久又将这个傀儡杀害。镇守南方的司马睿派人征讨,却意识到自己兵力严重不足。周玘便以部曲为义兵,联合其他士人平定钱㻅。后被司马睿任命为建威将军、吴兴太守,封为乌程县侯。甚至还在其家乡设义兴郡,纪念其勤王评判之举。
宜兴原名义兴 因周家功绩而得名 当地因此对周家甚是怀念
然而,周玘的忠诚与隐忍并没有换来公正待遇。由永嘉之乱导致的衣冠南渡,在事实上构成了对南方士人的结构性排挤。周玘也受到猜忌,被迫与虽出身琅琊王氏、却同样受到排挤的镇东将军祭酒王恢密谋。双方约定诛杀南渡的北方士人,将大权交给南方士人。王恢暗中鼓动流民头领夏铁在淮泗地区叛乱,自己则与周玘在吴地响应。但行动走漏风声,夏铁被临淮太守蔡豹先下手斩杀。王恢得知后唯恐泄密便至周玘处躲避,反被周玘灭口。
司马睿揣着明白装糊涂,对周玘明升暗降,频频调动,竟然导致后者郁郁而终。临死前不忘对儿子周勰留下遗嘱:杀我者诸伧子(对北方人的蔑称),能复之,乃吾子也。
衣冠南渡的结果 便是大量资源和职位被渡来人挤占
东晋建立后 依靠北府兵和笼络士族来维系统治
经过三代人努力,义兴周家已是难以撼动的地方婆罗门。周勰不仅继承乌程县的侯爵位,还铭记父亲的遗志。
随着南渡士人群体的不断扩大,遭排挤压制的江东地方派也愈发怨恨。周勰便趁势与吴兴郡功曹徐馥密谋起事,打出讨伐王导等北方名门的旗号。南方各豪门侠客都来投奔,甚至连前吴宗室孙弼也在广德起兵,最后是叔叔周札和堂兄周续也聚众响应。
衣冠南渡的另一面 就是为拒绝承认失败而大搞腾笼换鸟
不料,周札竟然向朝廷揭发侄子,导致失败的连锁反应。先是周勰见状不敢发兵,继而徐馥被胆小的下属杀害。孙弼兵败身死,而周续被族弟周筵奉命讨伐。两人见面后,周续本要持刀挟持后者,反被后者命人刺杀。周筵还要去杀周勰,却被周札拦下,后者让从兄周邵当了替罪羊和替死鬼。
考虑到周家的身份和名望,周勰并没有被朝廷治罪,却受到了周札的责备。此后一蹶不振,成为乐不思蜀的刘禅,以及寄情山水的南朝隐士。
贪生怕死的周札反而为家族招来灭顶之灾
至于出卖家族的周札、周筵也过得更不舒坦。公元322年,大将军王敦发起清君侧叛乱进攻石头城。周札奉命驻守却不战而降,导致朝廷被前者控制。但周家的强盛已经引起王敦一派猜忌,部将钱凤便唆使主子除掉周家。两年后,庐江太守李恒受指使,诬称周家勾结道士李脱谋反。因此,周筵被捕杀,周札诸侄跟着被屠尽。
远在会稽的周札也被大军突袭,兵临城下才知大难临头,率数百人仓促迎战。可笑的是,他生性贪财聚敛,竟然舍不得把库里的优质兵器拿出来。尽给手下分发一些粗制滥造的水货,毫无意外的兵败被杀。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周家故吏在王敦败死后伸冤,获得王导支持而获得追赠祭祀。但元气大伤、心灰意冷的周家已无再起可能。
石头城以石包夯土墙修筑 其技术水平在当时较为先进
事实上,周家几代人的由盛转衰,不过是江东地方豪强的命运缩影。在两晋的有意削弱下,他们越来越难以靠实力自保。日后只能迎来野心家侯景的大杀特杀,还有隋炀帝的肆意践踏,乃至朱元璋、李成栋和洪天王的定期蹂躏。
作为消极避险手段,吴人对国家大事的变迁越来越淡漠。大部分人甘愿降格为小镇做题家,抓住科举考试的救命草绳。他们削尖脑袋往上使劲攀爬,却又好像应付不了任何危险冲击。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