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祭拜孙中山,得知守灵人20年未发饷,总理问:他给你多少钱
1956年11月的一天,北京碧云寺正举办孙中山诞辰90周年的活动,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前来瞻仰。
当天,周总理的早早的就赶到了活动现场,刚到碧云寺门口,就有一人穿着破旧的制服,想向周总理握手。
周总理还没看清此人的面孔,只看那衣裳就认出了是谁:“我认识你哦,过去你的事迹,我可是都听说了。”
那人姓谭,名惠全,见周总理这样说,脸红着挠了挠头,不知怎么回答。后来,周总理与谭惠全聊了不少,在聊到这些年生活如何时,谭惠全有些难言之隐。
因为,自己已经有20年没有发饷,周总理听后十分震惊,很难想象这20年来谭惠全是怎么度过的。
那么,谭惠全为什么20年没有发饷呢?这件事最后如何解决的?
忠诚卫士谭惠全
早年间,谭惠全因一身武艺被孙中山发现,当时孙中山身边正缺卫士,于是便邀请谭惠全来当卫士。
当时的谭惠全虽然已经四十多岁,但健步如飞,力大如牛,很少人能徒手将他撂翻,整个卫队里与谭惠全相提并论的人没有几个。
后来因为谭惠全有着一身功夫,孙中山干脆让谭惠全当老师,来教自己的卫队的战士们武艺。谭惠全是十分愿意的,因为这就代表着孙中山认可自己的功夫。
1922年,一直对孙中山忠心耿耿的陈炯明开始有了小心思,对于孙中山大统一的政策非常不满,一度消极撂挑子,向孙中山表示“不干了”。
孙中山知道陈炯明是个很有野心的人,如果继续放任他这样胡作非为,必将坏了统一的大事,于是连忙下令,免了陈炯明的职位,让陈炯明没有了实权。
陈炯明一听自己被免了职,气的吹胡子瞪眼,下定了决心要和孙中山决裂,甚至想了各种办法要陷害孙中山。
6月,陈炯明领兵进攻广州,直接将目标定在了总统府和粤秀楼,甚至派兵将粤秀楼层层包围,要活捉孙中山。
孙中山直到这一刻,还是想不通,陈炯明这么做到底为了什么。另一边,卫士早就察觉到了不对劲,连忙设计好撤离路线,打算掩护孙中山撤出。
但孙中山不愿意走,他想和陈炯明直面硬刚。但当时的时局并不如意,因为广州本地军队都被派出去北伐了,留在广州的守军不足千人,再加上陈炯明一来广州就烧杀抢夺,守军的数量已经没多少了。
最终,在宋庆龄的劝说下,孙中山才撤出粤秀楼,这才没让陈炯明这些叛军得势。而在掩护孙中山撤出的几名卫士里,就有谭惠全参与在其中。
为孙中山守灵几十年
从那次帮助孙中山撤离后,谭惠全更得到了孙中山的认可。1924年,中华民国成立十三周年的活动上,宋庆龄还专门为谭惠全颁发了一枚勋章,并承诺每个月向谭惠全发放60大洋的恩饷,以表鼓励。
不过也正是这一年,孙中山的身体状况,开始急转直下。到了年底时,各类活动孙中山已经很少再参加了。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因病逝世,消息传出那一刻,全国震惊,人们一时间不确定,孙中山去后,革命还会不会继续。
那个时候,孙中山离开的太过突然,遗体的存放出现了问题,当时苏联表示送来了一个玻璃盖钢棺,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个钢棺一直没送到。所以就将孙中山的遗体放入楠木棺内,停于碧云寺。
当时谭惠全作为孙中山的贴身卫士,自然是要护卫到底的,毕竟孙中山的遗体还没有得以安置,所以他要担起守灵的任务。
而这一守,就是许多年。这期间,不少人打孙中山遗体的主意,其中奉系军阀的张宗昌就一门心思的想将孙中山的棺材毁掉,甚至还专门跑到碧云寺指着孙中山的棺材破口大骂。
这让谭惠全气的不得了,站在孙中山的棺材前以身护卫,不准张宗昌靠近一步,张宗昌见无法下手,只能悻悻离去,临走前还朝着孙中山的棺材喊:“老子迟早要把你的棺材敲碎。”
后来还是谭惠全多方打听,联系当了张学良,而张宗昌跟张学良关系好,在张学良的劝告下,张宗昌这才收手。
1929年,孙中山的遗体得到了安置,在迁移遗体时,国民党政府将孙中山的衣服,留在了碧云寺的金刚宝座塔中,而这也成了孙中山的衣冠冢。
此后,谭惠全依旧守在这里。起初,国民政府承诺每年会继续给谭惠全发恩饷,前期也确实承诺了,但后来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便将这事忘得一干二净。
从那以后,再也没人给谭惠全发过恩饷。但谭惠全依旧坚守在这里,即便没有饭吃,他也坚决守在这里。
周总理解决谭惠全发饷问题
直到1956年,周总理前往碧云寺参加孙中山诞辰90周年的活动时,见到了孙中山的守灵人谭惠全。
当时的谭惠全本来不打算说这20年来没发饷的事,是周总理主动问谭惠全的生活问题是,才问出来这些年来谭惠全艰苦的生活。
“你这些年就是这样过来的?”周总理听完谭惠全这些年的经历,震惊的问。
谭惠全点了点头,又笑了笑,摆摆手表示也不是什么大事。
“你辛苦了,当时孙先生给你每月多少恩饷?你算一算,人民政府补发给你。”周总理握着谭惠全的手说。
“不,周总理,我不是这个意思……”谭惠全话还没说完,周总理更握紧了他的手说:“你放心,现在的中国已经不再是过去的中国了,共产党承诺过的,一定要实现。”
周总理离开碧云寺的没几天,谭惠全工资的事就落实下来了,来人不仅送来了60元的工资,还有60元的补贴,并向谭惠全说:“往后不仅每月工资是60元,还能额外再领60元的补贴,这是周总理的指示。”
谭惠全拿着那120元,留下了泪水。后来,谭惠全的生活也好起来了,温饱问题也解决了,不过,此时的谭惠全年龄已经到了83岁,行动不便的他依旧坚守在碧云寺的孙中山衣冠冢。
直到1961年,谭惠全去世前,还在向旁人嘱咐,自己去后,一定要将遗体安置的离碧云寺近一些,这样自己就能继续守护在孙中山的衣冠冢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