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攻企業淨零 王美花:碳交所兼具交易公平認證專業

针对国际碳定价趋势,经济部长王美花表示,台湾产业界面临转型压力,除了自身减碳,购买碳权抵换也是策略之一,今年挂牌上路的碳权交易所兼具交易公平和认证专业性,未来可在净零转型过程助企业一臂之力。

王美花今天出席「碳市场启航 永续未来新篇章」高峰会致词表示,全球面临的减碳挑战为进行式,企业排出多少碳就须付出相应的成本,目前国际碳定价收入已达千亿美元规模。

谈及国际碳定价趋势,王美花指出,欧盟每吨碳介于80至100欧元,台湾正在研议的碳费费率则有每吨碳新台币100元、300元甚至500元等,国际间碳定价有所差异,主要是因为台湾和欧盟采取不同制度。

王美花说明,欧盟碳交易市场采取总量管制,也就是有免费配额,企业碳排放量在总量之上才须缴碳费,或是透过购买碳权抵换碳排量;台湾的碳费制度则是从「楼地板」开始,依照企业的碳排放量征收碳费,与欧盟不同。

王美花表示,台湾产业以出口导向为主,国际减碳压力势不可挡,不仅半导体和纺织业等制造业在供应给国际大厂时,面临减碳压力,住宿业等服务业者也反应,须回报旅客住宿产生的碳排量。

她说,企业除了自行减碳,也可透过购买国内外的碳权抵减碳排量。观察国际碳交易市场,新加坡规划企业2024年起,可采取国际碳权抵换5%碳排放量。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今年10月也启动「J credit」碳信用交易,初期以国内碳交易为主,后续才会开放国外碳权。

王美花强调,面对净零转型,企业首先须自行减碳,接着再以购买碳权方式抵换,减碳是企业不得不做的事情,「和做生意一样重要」,而且攸关企业能否接到订单;经济部也透过预算编列补助企业更换器材,及专家团辅导碳盘查,并鼓励大厂携手中小企业共同减碳。

台湾碳权交易所今年8月成立,王美花表示,媒体近日报导指出,碳抵换市场去年首度出现10年来首度下滑,主因为观念不正确及认证不实;台湾碳交所兼具交易公平和认证专业性,未来可助企业在减碳转型过程中一臂之力。

身兼证交所和碳交所董事长的林修铭致词表示,2023年是台湾迈向净零的里程碑,今年初立法院通过气候变迁因应法,规划在2025年征收碳费,2023年至2030年净零商机预估带动民间投资4兆元以上,创造5.9兆元产值,并提供超过55万个相关就业机会。

林修铭表示,证交所规划于11月底启动预收碳权、款项等开户作业,以银行信托机制保护买方权益;除提供碳咨询、知识分享和推广等服务,人才培育也是碳交所的重要任务,以因应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美国清洁竞争法案(CCA)等国际净零挑战。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