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排飯與獻金:日本派閥政治?左右首相命運的密室巨怪

图/美联社:日本首相菅义伟9月3日突然对外宣布「放弃连任」退出自民党总裁选,借此结束首相任期,立即引爆日本政坛的震撼与派阀角力。 图/美联社

「日本政治史,就是一部派阀斗争史?」日本首相菅义伟9月3日突然对外宣布「放弃连任」退出自民党总裁选,借此结束首相任期,立即引爆日本政坛的震撼与派阀角力——截至9月10日为止,自民党内目前声势最强的继任人选,是一向个人风格突出、擅长使用社群网路的河野太郎,他在确认出阵之前也获得所属派阀、党内第二大的麻生派支持。

其次是日本政坛罕见的女性面孔,前总务大臣高市早苗,虽然风声谣传高市的出战已得到安倍晋三的认可,但他的民意支持明显欠缺,是否能杀出重围还是未知数。至于最早就宣告参战的岸田文雄,尽管野心勃勃极欲力争上游,但从上届总裁选以来,岸田就屡屡在「派阀拢络战」中屡屡吃鳖,虽然个人非常努力勤走行程,但在自民党党内依然刷不出参战存在感,恐怕心有余而力不足。

▌请点阅下方收听

目前出马角逐自民党总裁的人选,由左至右分别是:本届热门人选的河野太郎,日本政坛罕见的女性面孔,前总务大臣高市早苗。右为上一届选举败阵的岸田文雄。 图/路透、美联

总裁选的战争,就是一场自民党内部的派阀大战。「派阀」是日本政治的特性,在长期执政的自民党中,为了竞逐总裁大位、地方选举的资源分配,拉党结派而形成势力版图。这些派阀或以地缘关系组成、或是依附特定政治人物、乃至于政策利益的结盟,或依循更复杂的人际关系而来。

随着政坛势力的消长,派阀也常会发生人事变动、分裂或结盟的情形,也各自有着盘根错节的传承关系。即将来临的自民党总裁选,各派阀之间的会谈、乔事早已在台面下如火如荼地进行,谁会是有望出任日本第100代首相的人选,还得看派阀彼此的协调和角力结果。

直到正式投票的前一刻,各方派阀都不敢掉以轻心,唯一可以做为风向预测的,是自民党选前必有的共餐仪式——猪排咖哩饭——各自阵营的议员一起吃猪排饭,祈求选举胜利的同时,借机清点人头推敲投票人数,以及观测有无背叛者跑票。

但是日本派阀为何如此重要?自民党的派阀政治源流又是如何?派阀的存在与日本一党独大的生态有关吗?如果换了派阀当权,自民党的施政路线——特别是对台湾与中国的态度——又可能因此牵动改变吗?

安倍第一次内阁(2006)时的菅义伟与令和元年(2019)的菅义伟,岁月之残酷清晰可见。 图/欧新社

▌日本「政治派阀」的起源?

「派阀」(はばつ)日本政治权力运作的特色,在执政党的内部因为政治献金的流动、选举制度的需要、以及政治头人的裙带关系,种种利益结合下的党内派系团体。由于执政党的党魁选举(总裁选)直接攸关首相的人选,派阀的角力也因此成为总裁选的关键核心。

日本派阀的诞生,实质上就是在金钱、选举和权力结构下的必然产物。战后政界与商界有政策利益上的共生需要,政治献金养成了派阀运作的根基,派阀的组成是财团企业主可以直接「投资」献金、游说的对象,资金和人脉也成为派阀应对议员地方选举的重要资源。在金权结构之中,特定政治头人、具有影响力的政客,自然成为党内议员各自依附的对象,结成派阀的好处,也在于确保政治生命的延续、扩大派阀的实质既得利益(尤其在政治献金、募款方面),以及竞逐总裁选,取得首相宝座。

日本政党的派阀,可以追溯至明治维新的政党政治初体验。不过并没有像现今派阀政治如此明确的组织性,许多仍是以地缘关系作为派阀分类,例如:明治时期自由党的土佐派、政友会关东派;也有依附特定人物所形成的派系团体,大久保利通、桂太郎、山县有朋...等维新名士(后两位是长州藩出身)。

不过概括而言,二战战前的日本派阀并没有特别强烈的组织归属意识,所以常常有一个人同时参加不同派阀的情形。或者就算是无派阀背景的政治人物,也未必会因此在仕途上被孤立、产生关键影响。

直到二战战后,日本一方面社会百废待举,另一方面政治上受到美国盟军GHQ的约束,随着战后复兴的以及后来韩战引发的经济需求与反共压力,右翼政党、社会保守派与各地大型财团为了「稳固政治势力」的利益和流,也成为派阀政治之所以出现的重要关键。

战后的首相吉田茂,接续带出池田勇人、佐藤荣作等成为首相的人才,吉田派的派阀政治发展成形,池田勇人一脉所承袭派阀的后继者即为现今的岸田派(宏池会),佐藤荣作一脉所承袭后继为竹下派。现代日本所谈的「派阀」,是以战后政治生态确立的派阀势力为主。

日本战后关键的首相吉田茂,为大日本帝国宪法下的最后一任首相(1946-1947年),1948年开始再度担任首相,主导战后日本的经济复苏、同时也配合美国重整日本政界与军事,形成吉田派的政治势力,一手培养的池田勇人、佐藤荣作也都是后来的首相,然而反吉田派势力也随之而生。 图/美联社

1957年岸信介(左)访问美国,会见艾森豪(右)。1960年岸信介签订更新的美日安保条约,也引发日本国内后续一连串的反安保斗争。岸信介的派阀「岸派」,延续下去就是后来的清和会。 图/美联社

▌派阀政治的巩固?为何自民党可以独大?

1955年时,当时执政的自由党与日本民主党合并为「自民党」,是保守阵营合流成为第一大党,与在野的社会党分庭抗礼。而自1955年之后,自民党长期执政,直到1993年才首度下台成为在野党,这段期间也被称为「五五年体制」。

随着60年代社会运动的激烈,社会对执政党的批判和不满越趋强烈,又有反安保斗争等社会运动的推波助澜,在野党的势力和影响力逐渐状大,当时自民党的首像池田勇人则改取「宽容与忍耐」的政治口号,选择低姿态与在野阵营「和解共生」的路线,配合当时高度经济成长期带来的红利,自民党反而度过安保时期的难关。

以都市做为发展重新的在野社会党,本来预料可以随着经济成长而跟着扩张,但60年代末以后反而出现瓶颈,批判政权、但却没有取而代之的动力和说服力,结果在野阵营转而出现了多党化的分裂现象。诸如从社会党出走的民社党(但于1960年选举惨败),或如1969年以创价学会为根基的公明党,或如修正极左路线、放弃枪杆子的日本共产党,始终无法撼动自民党的独大。

1960年6月,日本抗议安保条约,包围国会示威。 图/维基共享

中选区制是促成派阀稳固的关键制度。中选区制为单一选区遴选出3~5名众议员,结果在战后保守政党的整合之下,反倒形成1955年自民党的出现,选举竞争上变成自民党内部彼此在同一选区争夺,更促成了派阀的选战角力。而也因为中选区制的缘故,派阀的地缘关系反而变得因竞争而矛盾,所以派阀逐渐形成了非地缘关系的类型,转而依附特定有力人物、资深大老的情况极为常见。

另一个因素,则是传统地方秩序,随着农地改革后发生剧烈变化,过去的大地主掌握地方的结构被破坏,加上都市化发展,政治人物已经无法光靠地方有力人士就能稳操胜券,而是必须自行经营在地势力、打造后援会等选举组职。

但正因为这种特性,派阀的「资金」也是一大问题。战后以来金钱与政党的流向错综复杂,更有衍生了「战后四大丑闻」的造船疑狱事件、昭和电工事件、洛克希德事件、以及瑞可利事件大弊案,牵涉大量资金的贿赂与贪污,而涉入弊案的关键人物包括多位日本首相,以及各自派阀本身的纠葛。

尤其在被称为「天才」的前首相——田中角荣——掌权以后盘根错节的金权政治,与美国卷入的洛克希德弊案;或是后来与首相竹下登有关的佐川急便丑闻、瑞可利事件,更是整个派阀要人都牵涉其中的金钱丑闻,让日本社会对于派阀政治的观感极差,随着泡沫经济的崩坏,也间接影响了后来自民党1993年的政权转移。

田中角荣(左)与福田赳夫(右),1970年代至1980年代爆发双方派阀争夺自民党总裁权力的「角福战争」,双方激烈正争的结果,也影响了后来自民党失去正权的远因之一,两方派阀的持续缠斗与影响,延续到田中角荣之女田中真纪子,与福田赳夫之子福田康夫之间的不和,到小泉纯一郎时代都还有残存的余威。 图/维基共享

▌总裁选开战,自民党有哪些派阀?

自民党目前共有7个派阀,依照人述规模大小依序为:细田派(96人)、麻生派(53人)、竹下派(52人)、二阶派(47人)、岸田派(46人)、石破派(17人)、石原派(10人),其他还有无所属派阀共64人。

派阀通常会有一个正式名称,平时为了简便称呼,而常会以派阀首脑为名,例如自民党势力最大的派阀细田派,全称为「清和政策研究会」,虽然也可简称为清和会,但一般会以现任会长细田博之,通称为细田派。

细田派身为自民党中的老牌名门派阀,也是出过许多首相的派系,包括福田赳夫、森喜朗、小泉纯一郎、安倍晋三...等人。细田派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前首相岸信介(安倍晋三的外祖父)的「岸派」,长久以来与池田勇人一脉的宏池会(现在是岸田文雄的岸田派)、佐藤荣作一脉的平成研究会(如今的竹下派)相抗争

麻生派全名为「志公会」,以麻生太郎为首,目前麻生派与有前首相安倍坐阵的细田派为盟友关系,而现今最有望问鼎首相大位的河野太郎,即出自麻生派的人马。竹下派「平成研究会」,与细田派都是自民党的名门派阀,前身起于前首相佐藤荣作的「佐藤派」,而后历经田中角荣时代的「田中派」、1987年改组后由首相竹下登领导,称为竹下派,平成大叔小渊惠三、前首相桥本龙太郎都是成员,但竹下派后来也在竹下登任内爆发一连串的贪污丑闻后,派阀势力有所裂解。

二阶派现任首脑为二阶俊博,全名「志帅会」,以党内大老龟井静香为中心,过去承袭了田中角荣的田中派旧有人脉,不过在小泉纯一郎执政的时代被针对打击。岸田派则同属派阀名门「宏池会」,现以岸田文雄为首。前首相池田勇人所创,历代出过大平正芳、铃木善幸、宫泽喜一共4位首相,素以政策能力而闻名(岸田文雄就是一个典型样貌)。麻生派与岸田派友好,有「大宏池会」的集结合流构想,不过岸田派与二阶派彼此对立。

石破派是以石破茂为核心的新派阀,全名为「水月会」,派阀的目标就是让石破茂坐上自民党总裁大位、成为日本首相。石破的支持度不低、为人颇有声望,然而素与安倍晋三对抗之下,屡次遭到安倍的打击,如今势力有消退之势。石原派是以石原伸晃为中心的「近未来政治研究会」,旧称山崎派,过去曾与森喜朗的森派(清和会)、加藤派(宏池会)、小泉纯一郎组成「YKK同盟」,全力拱上小泉纯一郎成为首相。

2009年遭遇国会不信任投票逼宫的麻生太郎(左),正走过国会里一帮「巨怪级」大老——图中包含麻生在内,一共有4位日本首相,包括左一的森喜朗、中间的小泉纯一郎,前排的安倍晋三;而没当上首相的中山太郎,则曾是安倍晋三的父亲安倍晋太郎的手下大将,曾被称为「安倍四天王外的第五人」。而除了麻生的派阀属于志公会(麻生派)与小泉无派阀以外,森、安倍与中山都是或曾是清和会(现在的细田派)的派阀骨干人物。 图/法新社

麻生派全名为「志公会」,以麻生太郎为首。志公会的名称由来,出自麻生语录:「心怀大志,为公众所望。」目前麻生派与有前首相安倍坐阵的细田派为盟友关系,而现今最有望问鼎首相大位的河野太郎,即出自麻生派的人马。 图/美联社

▌派阀的冲击:小泉与安倍

对于自民党的派阀冲击,不得不提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小泉是日本战后支持度和人气最高的首相,主打自民党内部改革的口号,要改变过去被诟病的密室政治和派阀角力,掀起了一阵「小泉旋风」。

小泉纯一郎时代,因为小泉本身是无派阀所属,因此各个派阀的运作在小泉当政时期没有太多着力点,加上小泉任用亲近自己的派阀人物做为自民党干事长(盟友山崎拓的派阀、当时清和会的安倍晋三),进而强化首相的領导权。而后又有「刺客战术」,在选战中把彻底打击许多派阀大老,加上力推邮政改革,冲击就有派阀的资金利益,这也让原有的派阀崩解,改由青壮派换血接手。

但小泉的派阀冲击,并非让原有的派阀全部消失,而是加速新血轮替,同时让自民党内无派阀议员数量增加,提供后来派阀势力重整的机会。不过在2006年小泉任期结束后,继任的安倍晋三、福田康夫、麻生太郎,未能延续小泉的支持率,也在全球金融风暴的问题中,最后在麻生手上自民党再次让出政权,直到2011年发生311大地震,让执政的民主党极为挫败,而后2012年自民党找到破口重返政坛、执政至今。

再度重回的自民党,由安倍晋三领导第二次安倍内阁,有鉴于民主党在经济议题上的失败、以及安倍地一次执政时即于操作国会而失去民意,第二次安倍内阁全部改打经济牌,推出安倍经济学等政策争取民心。对于派阀势力而言,为了避免再度失去政权,自民党转而巩固首相领导核心,以往派阀之间的相互竞争转趋缓和,而安倍任内高度介入许多机关首长和官僚的人事,借此拉近政官之间的关系距离,形成首相可以主导人事的「官邸官僚」现象,决策体制成为以首相安倍为核心。

小泉的派阀冲击,并非让原有自民党的派阀全部消失,而是加速新血轮替——像是被重用的安倍就是其中代表——同时让自民党内无派阀议员数量增加,提供后来派阀势力重整的机会。 图/欧新社

▌派阀的政治光谱有差吗?

派阀政治因为直接涉及到执政与否的权力,而派阀政治的诞生与巩固,也都和总裁选有直接关系,因此多半关注都在自民党身上(在野党也有派阀的存在,但规模小、对执政也无实质影响力,因此极少成为新闻关注点),但也就因为同属于自民党之中,派阀之间的政治光谱并没有极大的差异,最多在部分政策议题上看法分歧。

诸如同为保守阵营的细田派、麻生派,可能会有若干成员在特定议题上抱持不同看法,包括是否支持夫妇别姓(妻子可以不用冠夫姓)、是否支持核电、修宪议题、或是女系天皇继承等。

之中有明显差异的议题之一,是亲美或亲中的光谱倾向,势力最大的细田派为亲美保守阵营,而二阶派、岸田派则是「保守友中派」,但两派又因为2020年是否该邀请「习近平以国宾身份访日」问题上意见相左、彼此互咬弄得水火不容;但严格意义上来说,恐怕没有极为笃定的光谱立场,仍以日本利益为最大优先。而在对台湾与中国的态度方面,在国政对外关系的大方向不变的现况下,不至于有天翻地覆的改变。

以近期热门人选之一的河野太郎为例,9月10日宣告参选的记者会上,河野发表了「日本的基础,就是皇室和日本语」,强调保守传统的价值观。然而在针对天皇是否可以由女性来继承的议题上,河野反而没有外界以为的那么保守,采取可以支持女系天皇的立场。这个态度反而让安倍近三等细田派的保守人士感到不满;另一方面高市早苗、岸田文雄则相继表态反对女系天皇,在此类议题上的立场取舍,可能会成为影响派阀支持与否的变数。

2006年自民党总裁选前夕,森派(现:细田派)的安倍(左),与河野派(现:麻生派)的麻生太郎(中)捉对厮杀角逐小泉纯一郎后任者之大位——有意思的是,照片右边的吊带男,即是如今最有希望成为新任首相的河野太郎(当时是法务副大臣),当时他的爸爸河野洋平还是志公会的派阀领头人,而如今麻生有意支持自己角逐首相,也是日本派阀政治传承的典型故事。 图/路透社